27* 蒙娜丽莎之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读准文中易错字的读音:肖像、悄然、矜持、暂时、颈项、转瞬即逝、脸颊、交涉、难以捉摸。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找出课文中直接和间接描写画像的语句,对照画面谈自己的体会,感受画像的魅力和作者高超的画技,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能向别人简单介绍这幅画作。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边读书思考,边作笔记的习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准备进入青春期,心理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大多数学生已经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独立性也增强了,学习上的很多事情都能够自己处理,教师交给的任务也能很好地完成。但大部分学生存在着依赖性,喜欢沿用别人的想法,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所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很有必要。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虽然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但欣赏艺术品,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引导学生会言、会意、会法是我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找出课文中直接和间接描写画像的语句,对照画面体会蒙娜丽莎那温婉端庄的形象,解读她那神秘,而富有生命力的微笑,从而进一步体会达·芬奇高超的画技,感受画作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作者的语言,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1.读准文中易错字的读音:肖像、悄然、矜持、暂时、颈项、转瞬即逝、脸颊、交涉、难以捉摸。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找出课文中直接和间接描写画像的语句,对照画面谈自己的体会,感受画像的魅力和作者高超的画技,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能向别人简单介绍这幅画作。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边读书思考,边作笔记的习惯。
找出课文中直接和间接描写画像的语句,对照画面体会蒙娜丽莎那温婉端庄的形象,解读她那神秘,而富有生命力的微笑,从而进一步体会达·芬奇高超的画技,感受画作的魅力。
通过作者的语言,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出示《蒙娜丽莎》画作,导出课题。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达·芬奇及其画作《蒙娜丽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问题。
预设:作者明明是去看画的,为什么题目中要用一个“约”字?
3、带着疑问快速读课文,注音文中易错字读音(出示词语)。
(1)反馈字音
肖像 xiào 悄然 qiăo 矜持 jīn
暂时 zàn 颈项 jĭng 转瞬即逝jí
脸颊 jiá 交涉 shè 难以捉摸zhuō mō
纽约 璀 璨 卢浮宫 抿嘴 恬静 沐浴
① 正读音。强调:难以捉摸、抿嘴的读音。
② 学生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强调文中易错读音,夯实基础知识。】
(2)反馈质疑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好习惯。】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完成。
导学提示: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交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你能换种说法吗?试着说一说。
3.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在一旁做批注。
4.思考:本文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题?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导学提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交流体会,感受魅力
1.体会《蒙娜丽莎》的珍贵
(1)通过重点词,体会画作的珍贵。
①理解“交涉”词义。交涉:互相商量解决问题。
②文中是谁和谁因为什么问题而交涉呢?
出示句子: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③师追问:为什么一幅画会让美法两国多次交涉,才让她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呢?(珍贵)
(2)通过课外资料,体会画作珍贵。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挂了好多年。它曾近经历过数次战火的洗礼,品尝过一次次被夺窃的痛苦。当年《蒙娜丽莎》失窃之时,千万人痛不欲生,法国政府把当日定为国难日,而当她失而复得时举国欢腾,其盛况不亚于国家重获新生。最后《蒙娜丽莎》这幅画作被收藏在卢浮宫。
你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吗?(学生回答)
(3)通过反问句,体会画作的珍贵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小结过渡: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非常不容易,也是很多人渴望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反馈,使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更好的理解《蒙娜丽莎》的珍贵。】
2.体会魅力所在
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在一旁做简要批注。
(1)预设一:从直接描写感受画作的逼真。(侧重指导)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①学生交流体会。
②朗读指导
③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反馈,帮助学生体会《蒙娜丽莎》画作的逼真,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词语进行批注。】
(2)预设二: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体会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侧重反馈)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①学生交流
师引导:你用什么词批注了这段话?(神秘、难以捉摸、耐人寻味)
追问:为什么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呢?
过渡:这段文字重点描写了蒙娜丽莎的微笑,用一个词来概括蒙娜丽莎的微笑那就是——神秘。让我们看看这段资料。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睛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
②体会作者“想象”的表现手法
a.再读读这段话,蒙娜丽莎这神秘的让人难以捉摸的微笑都是这幅画所展现
出来的吗?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他们写出来的呢?(排比、想象)
b.这部分还有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呢?
③朗读指导
a.学生自读,配乐
b.引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朗读,体会想象的写作手法。】
小结:同学们,从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从作者的语言中,我们分明感受到这幅画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达·芬奇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展示着人物的内心世界,王克楠先生则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揭示着它们。
(3)预设三:第七自然段
有了对蒙娜丽莎身姿的描写和背景的衬托,使人物更加具有(生命力)?
过渡:刚刚同学们找到了文中直接对画作的描写,像这样的描写叫做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体会到了《蒙娜丽莎》这幅画是那样的逼真,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样的神秘、具有生命力。那文章除了正面描写,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这幅画作的魅力呢?
【设计意图:从文中对于《蒙娜丽莎》画作的具体描写体会画作的逼真,体会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以及其极具生命力的身姿,以感受画作的独特魅力。】
(4)预设四:从参观人数众多等语句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a.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b.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c.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
小结:像这样,没有直接描写画作,而是通过描写参观的人多说明画作的魅力。这种方法叫做—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从文中对于《蒙娜丽莎》画作的侧面描写体会画作所具有的非凡魅力。】
3、再次回到课题,解决为什么用这个“约”字
(1)生朗读最后一段
(2)我们回到课题,本文以《蒙娜丽莎之约》为题,是为什么呢?
(3)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画像是如此的逼真,见了画像就如同和真人约会一样;蒙娜丽莎的美是那样有魅力,让人如此向往,难以抗拒!
(四)感受语言美,积累优美语句
1、师引导:请你们再读一读对于蒙娜丽莎的描写,把这温婉端庄的蒙娜丽莎和诗意盎然的语言牢牢记在心中吧!
2、学生读记优美语句。
【设计意图:积累优美语句,将文中精彩语言进行内化。】
(五)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1、小小解说员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就是与蒙娜丽莎相约。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够到中国展出,假如就在今天,在这里展出。请你来担当这幅画作的小解说员,你怎样把这幅画作介绍给你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积累优美语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画作欣赏
小结:画中人物是如此的平静,一幅幅画作融入着达芬奇的理想、智慧以及他的精神特质,一幅幅画作是达芬奇才情魅力的展示,最后的这幅画,名字是最后的晚餐,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于达·芬奇艺术的兴趣。】
测试题: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清晰( )( ) 细腻( )( )
朴素( )( ) 温柔( )( )
二、选词填空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 )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 ( )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 ) 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 ) ,听不到一点声响。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组织成一句话)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四、阅读: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qiǎo qiāo)然流露出( )、( )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 "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5)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作的资料,欣赏这幅画作,并把它介绍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