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本班大部分孩子聪明活泼,上课学习激情较高,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当然,仍有少数孩子在阅读方面比较差,有待提高。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抽生读。
2.谈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人爱戴?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3.教师导言: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自主探究:文中写了鲁迅先生的那几件事?丛这些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㈠交流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课件出示句子: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7.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一咏三叹)
㈡交流“碰壁”。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课件出示:“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5.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一咏三叹)
交流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第三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课件出示第18自然段,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课件出示22自然段。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6.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一咏三叹。)
(四)交流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学生齐读。(一咏三叹)
三.回顾课文,分析人物形象,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1.小组合作交流。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四、总结全文,了解写法
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1)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3)一咏三叹的写法。
四.迁移训练:用连贯的动作来描写一个人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