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少年闰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描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比较强,概括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比较强,在此基础上点拨引导学生品词析字,感受人物形象,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来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
难点:体会鲁迅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句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讨论体会人物的特点。
3、课外拓展截取《故乡》中有关描写中年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来体会中年闰土的形象,把课外拓展放在课内,进而激起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故乡》的欲望。
教学步骤:
一、 复习提问: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的写作思路,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二、 确定学习目标
依据课后的习题确定学习目标,教师板书。
三、 学文
第一板块:学习少年闰土的四件事
学习“雪地捕鸟”部分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幻灯片上的文字,体会少年闰土的特点。
2.指名学生朗读“雪地捕鸟”这部分。
3.让学生体会在这个部分中的动词“扫、支、撒、看、缚、拉”,并且在书上标出来,看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闰土的什么特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少年闰土的特点:机智、聪明能干。
5.让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更深的体会少年闰土机智的特点。
学习“看瓜刺猹”部分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幻灯片上这部分的内容,体会少年闰土的特点。
2.指名学生来有感情地朗读“看瓜刺猹”这部分。
3.教师点拨:“深夜,月亮高挂,十一二岁的少年闰土在独自看瓜,你能看出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少年闰土的特点:勇敢。
5.学生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更深地体会少年闰土勇敢的特点。
学习“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略写的部分。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闰土的特点。
2. 指名学生读课文“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
3. 教师点拨:少年闰土知道很多贝壳的名字:红的绿的都有,观音手也有,鬼见怕也有。少年闰土还知道关于跳鱼儿的事。还让学生关注一个标点符号“……”,从这个“……”可以看出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难道少年闰土只给鲁迅讲了四件事吗?。
4. 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深一次体会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的特点。
第二板块:学习写鲁迅以及他的少爷朋友的句子,体会鲁迅以及自己的少爷朋友们“生活圈子小,不接触大自然,孤陋寡闻”这种反衬的手法。
1、 有感情地朗读下列句子,特别是读好五个“不知道”,从而体会鲁迅与农村少年闰土的对比。
①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②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无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出卖罢了。
③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2.师引读:鲁迅并不知道( ),( )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 ),鲁迅的少爷朋友不知道( ) ,他们不知道( )。
3.解词.
所谓: 无端: 素: 如许: 单:
4.学生回答出鲁迅的特点和当时的那种“嫌弃自己的生活圈子狭窄,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不满,向往农村生活”的心理。
5..体会反衬写法的好处。
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少年闰土的见多识广。
第三板块:学习对少年闰土的两次外貌描写。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小片段,读出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和健康可爱。
①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讨论这两个小片段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出少年闰土勇敢机智和健康可爱的特点。
第四板块:学习本课写人的方法。
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特点。
四、 课外拓展。
1. 有感情地朗读,用幻灯片出示《故乡》中对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中年闰土的特点。
2. 讨论从对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3. 再一次小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