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穷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名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课前一道看似简单的“5+2”数学计算题,其实是体会人物美好品质的一条别有用心的线索,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合理想象,再则,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体会人物心理活动,逐步感受人物崇高美德。最后,再次回到课前习题,学生已经获得情感的认知,能用语文方式给出不同答案,情感深度升华。
1深入文本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3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受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激趣导入:
师:课前老师出一道题:5+2
(生答)
师:同学们迅速准确地用数学方式给出了答案,但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用语文方式来解答这道题,也许刚才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哦!让我们继续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一 复习旧知,新课预热
(幻灯片)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哪些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穷”?
二 走进桑娜内心,感受桑娜的善良崇高
师:面对西蒙的孩子,桑娜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生答)
师:生活贫困,艰难度日的桑娜做出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深深敬佩。但与此同时,桑娜也陷入了沉重的压力和思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写出你的感受。
交流一:(幻灯片)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引导学生质疑:1她的心为什么跳的很厉害?她“这样做”指怎样做?
2“ 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矛盾吗?
(师引导学生用“她没想到——只想到”来体会桑娜善良的本质)
3指导感情朗读。
交流二:(幻灯片)“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观察这段话,会发现有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呢?(师引导生答:有非常多的问号,省略号,感叹号)
1读带有问号的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2想象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3读带有感叹号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 体会渔夫美好品质
师:渔夫捕鱼归来,知道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孩子,他会做出什么决定呢?
交流:(幻灯片)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是个什么问题?
2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来,( )。宁可( ),也要( )。
3你最感动的是哪个字? 说说你的感受(熬)
4指导学生朗读。
四 感悟善良,颂杨崇高
师:桑娜和渔夫虽然贫穷,却富有爱心,他们是最富有最值得赞美的人呀!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五 回归习题, 情感升华
师: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却仍然愿意承受更多的磨难,吃更多的苦来帮助帮助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此刻,课前的“5+2”你是否在心里有了不一样的答案呢?(师引导学生再次升华人物情感,比如5+2等于善良,等于崇高等)
再造想象,续写《穷人》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