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认读课文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抑扬顿挫”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已不是字词句段的单纯教学,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谋篇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落实到本篇课文则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而这又恰恰是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中感到困惑地方,因为本班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是弱项,因此,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就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种教学目的,希望能够在尽快的时间内,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课文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抑扬顿挫等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1、出示老人雕像及昆明电视台台标。
2、板书课题:21、老人与海鸥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齐读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急速扇动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漩涡
(2)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描写老人,第二组描写海鸥。
(3)自由读课文,根据词语的提示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关于老人与海鸥的那两件事?
板书 两个部分:(一)、老人喂海鸥
(二)、 海鸥送老人
(4)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你还知道哪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默读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1、出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用“—”划出感受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并读一读。
2、学生按要求学习。重点学习: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重点理解三个褪色,出示课外资料)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二十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6000多只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2)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重点理解每天、二十余里,并将二十余里生活化,如:从新源走到则克台。)
说话练习:
当老人走的腰酸背痛得时候,他咬咬牙对自己说
当风雨交加,道路泥泞时,他咬咬牙对自己说
当 ,他咬咬牙,对自己说
(3)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重点理解老人喂食的动作及海鸥起起落落的节奏,教师和孩子一起读,教师用不同的节奏和孩子配合朗读,一快一慢,感受有声有色的乐谱。)
(4)用诗歌的形式读这句话。
老人
顺着栏杆
边走边放
海鸥
依他的节奏
起起落落
排成
一片
翻飞的白色
飞成
一篇
有声有色的乐谱
(5)老人是如何呼唤海鸥的?学习抑扬顿挫,教师和学生现场演示抑扬顿挫,理解:声音有高有低,有起有伏就是抑扬顿挫。
书写:抑
(6)“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的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角!老沙!起来一下!”
(重点理解五个感叹号的作用)
课外资料补充:
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三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就成了决别了。他的家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最值钱的就是一小袋面粉和六个鸡蛋,那是给海鸥做鸡蛋馒头的。朋友在翠湖边为老人立了一块墓,放了一张老人的照片,很多人都在照片上签名,所有空白的地方都签满了。
3、小练笔:此时此刻你就是那只和老师相依相伴的海鸥,你看到这一幕你想对老师说什么,把她写下来。
五、课外拓展:(作者送给孩子们的一段话)
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邓启耀。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你我的世界,同时也是他人的世界,万物的世界。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可能学会包容,学会和他人,和万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谢谢!
邓启耀
六、布置作业
1、继续读课文,找出海鸥送老人时是你最意想不到的画面
2、阅读原作《海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