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
二、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春雨(绵绵)等词语,学生完成填空。
三、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一、(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图叫——“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这位凝神听琴的,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钟子期。
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题目叫——(师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琴弦”的弦右半边读“玄”,加了“弓”字旁就读“弦”(xián)了。(全班齐读课题)
三、课题大家已经会读了,那你们懂意思吗?“绝”是什么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四、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绝弦”是什么意思呢?
一、师:伯牙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宫廷乐师,怎么会破琴绝弦不再弹琴呢?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课件出示课文节奏,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三、听课文录音。再指名两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请学生挑战老师再读,读出韵味。
一、师: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课文了,相信大家很快就能找出本文的主人公。(板书:伯牙 子期)
二、他们的关系怎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板书:知音)
三、两个身份地位相去甚远的人,是什么使他们成为知音?(板书:琴)
四、琴怎样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板书:弹 听)
五、课文的哪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六、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七、按照课件提示逐句讲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一、师:作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难道只有高山和流水吗?还会有什么?
二、课件出示课前的文字小游戏,引导学生把这些四字词语带进课文中,试着读一读。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志在( ) ,钟子期曰 :“善哉( )!”
三、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请男女同学分读下面的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一、师: 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面对大家表面、肤浅的赞美,伯牙的心情怎样?
二、 更让伯牙生气的是有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你们说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
三、所以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琴声也懂,志向也懂,胸怀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此时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样?
四、 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相约来年再相见。一年以后伯牙乘着一叶扁舟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伯牙的心情会是怎样?
五、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
六、指名学生根据注释解释最后一句的意思。
七、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还断绝了什么?
(断了他的前程,断了他的希望,断了他的幸福……)
八、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师深情配乐朗诵)
一、小练笔: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师巡回指导)
二、指名几位学生汇报交流。
三、师: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欣赏《高山流水》乐曲)
四、学生在音乐声中齐读课文。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