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解决字词,培养学生自学和语言感悟能力,另外通过汉子的小篆写法,寻本溯源,感受我国文化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贯穿情感这条线索,让学生发挥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自然流露自己的真实感受。这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朗读引导,音乐渲染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1.读通并读懂文言文,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
2.借助注释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3.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感受艺术魅力,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字词,读通课文已不是最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了解文章大意;重点应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故事,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本文教学需要老师灵活多变的朗读指导,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读、思、议、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情,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教学重点:
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情;感悟知音情感,感受艺术形式的魅力。
解决措施:
采用课堂质疑方式,学生借助自学指导,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了解人物后针对课文中不懂的内容读中悟,在老师的引导总结中发现文章的主题,加深理解,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
出示“朋友”二字,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古诗名句,引入课文故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有关朋友的传奇故事。(板书课题)
师:你知道课文讲得是谁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引入故事: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誉为“琴仙”,相传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时,景色十分迷人,伯牙一时兴起,弹起琴来,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人就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演绎出这个千古传奇的故事。
1.齐读课题,解题:“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学古文的方法)
2.(课件演示)“绝”的小篆写法,寻本溯源。
(右下是古代跪坐的人形,右上的是“刀”,左偏旁(糹)是一束丝(不是一根丝),“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丝不剩。)
(通过“绝”字小篆写法,增加学生认知程度,丰富了学生的智力背景,学生在对这些信息处理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绝弦表明什么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过渡:被誉为琴仙的俞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第一遍听准字音,给读不准的字注音;第二遍注意听准文章的停顿,并动手用“/”标注到书上;自己尝试读。(5分钟后,比谁读得好。)
(1)学生自学。(此环节播放课文朗读的音频资料,指导学生读课文,并把握节奏。)
(2)指名读。
(3)齐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过渡:其实,大家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看大屏幕。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的意思,重点解决好屏幕上红色部分的字词,相信这样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善字的?”
教师总结:像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我们现代文中也有,如“人之初性本善”“小红能歌善舞”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学生自由组成两人或四人小组,解决字词,理解句子意思。
2.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3.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4.指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加深理解。
过渡:故事大家读懂了,那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怎样的深情厚谊呢?
师:伯牙心里所想的,子期一定都会知道吗?假如你是子期,你能听懂他的琴声吗?
引导学生说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 , 。”
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 。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 。”
(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人物内心,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
过渡: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引导学生感受他们心心相通,心有灵犀……)
师:假如你是伯牙,你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此环节放手让学生感受伯牙对知音钟子期的情谊。)
师:这个故事在《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中均有记载,相传,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电子白板呈现诗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学生伴着音乐有感情地齐读。)
小结: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也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也是高山流水的故事。
师:让我们怀着对这对知音的敬意再来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传承这份朋友之情,从而引导学生珍惜友谊,珍惜知音!)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2.收集体现知音良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善鼓 善听
所念 必得之
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