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读通读顺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预习了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学中,我准备了简单的教学课件,相信这对学生的理解课文会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预习了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学中,我准备了简单的教学课件,相信这对学生的理解课文会有一定的帮助。
同学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味道来。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徐徐清风”你是否感受到了清风的柔美呢?“皎皎明月”呢?你又能想到什么——谁还能举出这样AABC式描写自然景物的短语呢?如果用音乐的形式表现这些美丽的画面,你能听出来吗?有一个人可以听到,他就是钟子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伯牙绝弦》伯牙钟子期的纯美的友谊。
齐读课题。读准“弦”。 “绝”是什么意思?(断绝)面对这个“绝”字,你有什么疑问?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反复诵读加揣摩,或者联系上下文,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等等。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品析这篇千古绝唱。
你又能想到什么呢?——谁还能举出这样AABC式描写自然景物的短语呢?如果用音乐的形式表现这些美丽的画面,你能听出来吗?有一个人可以听到,他就是钟子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伯牙绝弦》伯牙钟子期的纯美的友谊。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 洋洋兮/ 若/ 江河 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
5.师: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意思。文中一个字出现了多次你发现这个字了吗?预设答案:善。)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
意思一样吗?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喜欢,善于。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1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生说大意。那“伯牙绝弦”的意思就是?(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什么让一代琴仙摔琴断弦,终身不复鼓呢?让我们深入课文寻找答案,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
2 请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何以见得?
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我看到了高耸的山。
我看到了巍峨的山峰。
我看到了雄伟的泰山。这么多的画面,古人仅用一个峨字就表现出来了。看来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呀。用你们的朗读表现泰山的巍峨吧!师引读这句。
同学们发现另外一个语气词了吗?(兮,请生读)一个句子连用两个语气词为什么呢?
生:因为钟子期强烈感受到伯牙琴声中泰山的巍峨。是呀,如此动听的琴声,子期就这样赞叹。生读。
“高山流水”出自本文,流水呢?
(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个句子让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自由说)浩浩荡荡的江河。
汹涌澎湃的黄河。
一望无际的长江。
师:宽广、无际这些字眼又让你想到什么呢?(生自由说)人的胸怀
师:那看来有可能伯牙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伯牙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钟子期听到的是心声呀!
明白了这些,你们再来用自己的感情读读这两句话吧。
5 师:我们可以用开头的短语来赞赞伯牙。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好极了)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洁的月色呀!)
当伯牙鼓琴志在白雪,------- 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小结:真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欢乐也罢,寂寞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生: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叫——知音! 板书:知音
.师:人生无常,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伯牙终身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悲痛欲绝之情谁人听懂。
师: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种悲怆之情。引读。
师: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最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扯断琴弦,把琴箱摔向祭台,吟诵着为子期写的挽歌(幻灯出示,生齐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不足百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为他们感叹吗?将你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你有幸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愿我们都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请同学们将这篇课文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