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 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 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 术的美好。
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点拨引导法”。
师: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
师:(出示:图)这幅画就是《伯牙鼓琴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一身长袍的达官贵人,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伯牙;这位凝神听琴,头戴斗笠,两截布衫的,就是楚国打柴的樵夫———钟子期。其实,伯牙和子期的这次相遇是偶然的,读读屏幕上的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屏幕出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它与我们平常所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生:(押韵、简练、富有诗情画意)。
师:学好文言文,贵在诵读。老师先来读,如何?(师配乐诵读)
师:请大家也来读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读出词句内部的停顿。(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第一次读就如此正确通顺,特别是两个语气词都读准了,我们一起读(齐读:“哉”“兮”)。读文言文时,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就有音乐美了,谁来读这两句?(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读、齐读)
师:除了语气词的停顿,其他词句间的停顿也得注意。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最后一句时有一定难度。(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谁来读?大家听他是怎么停顿的?(指名读)
师:这一句的“谓”是什么意思?
生:认为,觉得。
师:“伯牙谓世再无知音”呢?
生: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
师:只有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才能读好停顿。(齐读)
师: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味。把这篇古文连起来读读,慢一些,注意把握。(齐读)
师:抑扬顿挫,古味十足!现在,要加大难度了。(出示:无标点课文)发现了没有,跟课文有一点点不同,是什么?
生:(齐)没有标点。
师: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的,到了汉代才出现能使文言文停顿的“句逗”。凭刚才读的印象,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请大家再看,(出示:竖排课文)又有什么不同?怎么读?(指名读)
师:古代文章,都是竖排,要从右到左读。我们越来越接近古人的读书方式了,请再看,(出示:繁体课文)这次难度更大了,一起读。(齐读)
师:竖排、繁体字只不过是古代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刚才我们只是体验了古人的读书方式,要真正读进去,还得用心细细地品味语言的魅力。
出示:(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请教。)
师:据记载,当年伯牙焚一炉香,席地坐于瑶琴之前,他弹得忘
情、投入。现在你就是子期,就站在琴旁,用心来聆听伯牙的琴声吧!(播放《高山流水》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怎样的流水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滔滔的江河一泻千里。(略)
师:你看,这些画面仅用“峨峨兮”“洋洋兮”来表达,古人写话就是简练。子期听了,是怎样赞美的?谁来读?(指导多名学生读,之后教师引导复读。)
师:伯牙善鼓琴。作为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或许是自然风光,或许是四季风景……
请充分展开你们的想象!
生: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略)
师:现在假如你就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于是你怎么赞叹?
生:(齐说)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出示: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先练习再指名说)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略)
师:不管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懂。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齐读)
师:这就是心意相通、心有灵犀的———(生齐说:知音)!
师: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伯牙心情如何?
生:高兴不已!兴奋!欣喜若狂!激动不已。
师:此时,你就是伯牙,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我虽是有名的乐师,可我内心的孤独谁人知晓?今日遇见你,实乃三生有幸。(略)
师:孤独的伯牙呀,多少年寻寻觅觅,他的琴声,他的心声,只有,也只有钟子期能懂,伯牙十分欣慰,因为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知音。让我们再来感受这美妙的知音境界。(齐读)
师:据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的八月十六再相会。无奈世事难料,夏去秋来,当伯牙赶到楚国,子期不幸染病身亡!伯牙知道子期的死讯后,五内崩裂,泪如泉涌,在悲痛欲绝中,伯牙破琴绝弦。伯牙绝弦,在向世人宣告什么?
生:我的知音已去,我弹琴又有什么意思啊!(略)
师:所以,伯牙悲痛欲绝,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略)
生:知音,没有贫贱富贵之分。只要心意相通、心有灵犀,就是知音。(略)
师:同学们对知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知音文化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让我们再一次诵读全文,体会伯牙、子期的知音深情。(配乐齐读)
师:文言文是古代的经典,展示的是古人的文化、
古典的情怀。文言文,能让我们成为古人的知音,所以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