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词。理解“追悼、吊唁、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由于鲁迅先生离孩子们比较远,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孩子们接触鲁迅的作品也比较少,所以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回去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鲁迅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抓住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我”对伯父的怀念的相关句子进行品读感悟,从而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为第二课时感悟鲁迅的品格作好铺垫。
1、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会用小标题概括段意。
3、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感悟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及“我”对伯父的怀念,初步感知鲁迅的崇高品质。
1、学生谈眼中的鲁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7课《少年闰土》,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吗?(出示鲁迅头像)。简单说说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2、展示老师搜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鲁迅先生离孩子们比较远,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孩子们接触鲁迅的作品也比较少,理解课文的内容比较难。学生互相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鲁迅先生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内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导入新课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于1936年与世长辞,享年55岁。1945年,在鲁迅先生逝世9周年的时候,他的侄女周晔用满怀深情的笔,写了一篇纪念文章——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感悟,触发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检查生字词,常规过关。
挽联 囫囵吞枣 搞不清楚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详细 逝世 文章 咳嗽 张冠李戴 狂风怒号 追悼 吊唁 殡仪馆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教师随机正音并进行多音字“冠”“号”练习。
2、互相提醒易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挑自己认为易错的字进行练写。
3、随机抽听,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学习型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课前,学生已经预习了生字词。因此,此环节,我主要是顺学而导,学生自学生字词,老师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互相提醒易错的字,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练写;最后,教师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进行随堂抽听,检测效果。】
三、初感内容,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试着用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2、指名汇报,交流反馈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也学会了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过渡:1936年10月19日,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因为一个伟大的思想者在这一天停止了呼吸,鲁迅积劳成疾,不幸逝世了,享年仅仅55岁,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一起走进追悼会现场,去看看人们追悼伯父的情景。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情境。
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出示句子: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1)换词理解“追悼”,学生个性朗读:能把“追悼”换成“拜祭”吗?为什么?(因为追悼更能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对他的尊敬。)
(2)抓住“失声痛哭”品读感悟人们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
(3)联系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感悟品读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整体感悟人们对鲁迅的爱戴。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范读入手,以声传情,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意境中去,通过引导学生换词比较、理解词语、联系阅读链接由表及里地分析、理解、品读感悟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及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学生更能仔细品味文本的内涵。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相信以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有据可循。】
2、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所以她只是——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抓重点词品读句子)
(2)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
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我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
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心里很难过。
(3)朗读体会我的悲痛之情和对伯父的深切怀念。
(4)小结描写方法。
4、小练笔:
(1)当小明听到同学说他的书包不见后,他
(2)我正在制作手抄报,弟弟走过来碰了我一下,把我的手抄报弄坏了,我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中品读感悟句子,更能挖掘文本,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人物描写的小练笔,既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从读到写,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也增强了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鲁迅的高尚品格,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1、抄写生字新词。
2、预习2——5段,找出描写鲁迅先生神态、表情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3、搜集鲁迅先生服务人民的一些资料。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练笔:
(1)当小明听到同学说他的书包不见后,他
(2)我正在制作手抄报,弟弟走过来碰了我一下,把我的手抄报弄坏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