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
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㈠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大家跟我一起写课题,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绝”这个字的绞丝旁代表与丝线有关,“刀”表示用刀断丝)
㈡师讲述故事背景,指导读好课题。(师:读过这个故事吗?生:读过师:这是一个关于谁和谁的故事呢?生:这是一个关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师: [课件出示] 是的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被人称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梦国,途经汉阳江口,他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这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钟子期,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伯牙绝弦”生齐读课题)
㈢解题,质疑导入。(师:这么一读还真有故事的味道,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生举手 生:应该是说伯牙不再谈琴,然后把琴毁掉 师:是的,你说得一点也没错,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㈠学生借助注音与注释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37页,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开始吧)[出示课件]
㈡检查朗读:⒈检查注音:指导读好“善哉”“峨峨兮”这两个词。(可以停下来吗?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课文里这两个常有注音的字,同学们一块来读一读,生 :齐读 师:大胆的放开你的声音,再读 生再齐读)
⒉检查注释:结合注释理解“哉”“兮”的意思,指导读好其所在的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读得真准确哉和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生1:这两个词都是语气词,都表达感情,生2也可以是“啊”语气词的“啊”师:嗯,其实呀注释里面已经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了,那表示感叹的语气应该怎么读呢?生读 师:感谢你为我们作出的示范,在哉和兮的后面延长,这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同学们来试一试,生齐读)
⒊检查课文朗读:指名读课文,正音。随机表扬。(读得真不错,这么难读的句子同学们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生1读,师:读得真不错呀,你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注意到了词句间的停顿,真不错,谁再来读一读?生2读)
⒋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理解没有注释的词语。学生汇报词语及所在句子的意思。(师:读得真好,孩子们,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这三组词语在课文里可是没有注释的,如果你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也弄懂了,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下面我想请各小组的同学之间合作交流,相互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开始吧,生小组讨论,师:孩子们,讨论得可真认真,有结果了吗?生:有了,师:那好,请各组派代表来说一说,生1,我们认为前面的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的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师:再说说句子的意思,师,其实你们的意思说对了,你们的思维也很敏捷,不过我们说话要让大家都能听清楚,我们再听听别组同学的意见,生2:第一个善是擅长,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意思是好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师:嗯,接着往下说 生2:伯牙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呀,广大得像江河一样,师:说得有条有理,向你们学习,师:其实呀这种一字多意的现像我们现代文里有,在我们的古文里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再来看第二组[课件出示]师:请来说?生1念的意思就是想到,钟子期么必得之是说钟子期能够道出伯牙所想到的东西,师:嗯,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
(师:再看第三组,你们解决了吗?[出示课件]生:谓在这里应该是认为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乃应该是于是的意思,于是破琴绝弦师:理解得非常准确,而且把意思也说清楚了,现在有了3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⒌齐读课文。
过渡语: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读到入情处还会摇头晃脑,下面我们就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示课件,多种形式合作朗读。(形式1咱们先来合作一回,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我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形式2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这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你们来读钟子期的句子,我来读伯牙的句子,形式3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下面我要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形式4他们配合得多好呀,谢谢你们,咱们男生女生再来一遍,男生当子期 女生当伯牙,记住,一定要抓住刚才的感觉)
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同桌先互相说一说。指名说,(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一篇古文背下来了,有句话叫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开始吧)(好了,孩子们,可以了吗?谁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生1师:大家听听,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出来,真好,还有谁想说?如果你能用上“古时候,有个音乐家叫~~~~~”这样的开头,这个讲故事的味道就出来了,生2讲,)
会知音的内涵,感受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伯牙和子期之间那是怎样的一份深情厚谊啊!让我们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地赞叹——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导读。)
⒉拓展想象,师生角色对话,进行口头语言训练。出示“善哉, 兮若 ”的句式帮助学生说话。(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子期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听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我志在徐徐清风,钟子期曰:……我志在依依杨柳,钟子期曰:……我志在皑皑白雪,钟子期曰……我志在茫茫大海,钟子期曰……(齐说)
⒊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心意相通。(、知我者,子期也。无论我弹什么,钟子期都知道,用文中的一句话,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⒋写话训练:(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可以用什么成语形容他们的情谊(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的朋友,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拿起笔写下来(音乐)(师巡视2分钟,好了,孩子们,谁来说一说,生1,生2,生3,师:孩子们,你们的话让老师感动,是呀,像这样的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人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生:知音 师板书,)
相机板书:知音
悟失去知音之痛
(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彼此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到汉阳江边再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就在相会之日,伯牙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出示: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呀,昔日的知音只有伯牙一个人伤心哭泣,请你读读这句话,生读,师:一字一顿,我听出了你的悲伤,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举手,生1,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的跪在子期的基前,泪流满面,他想没有人再能懂我,这把琴还有什么用了呢?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师:是呀,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呀,齐读)
导读句子。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书中记载,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师生读。
这真是人生何处觅知音,一曲肝肠断!)
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将来,当你遇到了知音或苦苦寻觅不到知音时,你一定会想到两个人——伯牙和钟子期,想到这两个人你一定会想到一个故事——伯牙绝弦,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播放《高山流水》乐曲)伴着这曲《高山流水》,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全体起立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