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月光曲》这首曲子音乐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背诵课文第就自然段。
分辨出文中那些是实在的食物,那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并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是高年级学生,在收集资料方面能做到自主,齐全。在朗读方面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做到有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月光曲》这首曲子音乐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教学难点:分辨出文中那些是实在的食物,那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并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环节
一:乐曲导入,深识贝多芬
1、今天老师在课前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曲子,但是听完后,你告诉老师你的听后感受
听乐曲、交流听后感受
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成的吗?——贝多芬。那关于贝多芬,你了解到了他的什么?
4、生交流、小组上台展示汇报自己搜集到了资料
5、进行补充资料介绍
揭题、回顾创作源泉
1、这首曲子的节奏和旋律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月光曲》 板书课题:月光曲
2、《月光曲》是世界名曲,也是贝多芬即兴创作而成的,你能根据前面的学习,来回顾一下他的创作源泉吗?
生展示:话说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从一所茅屋里传出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可是除了琴声外,还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于是,于同情,贝多芬弹奏了第一首曲子。听完后,盲姑娘立即判断出这位就是贝多芬。 板书:听:琴声、对话
弹:一首
补充: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为乡下碰到一个能懂他音乐的知音而兴奋。于是,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又弹一首(板书:又一首)这首就是《月光曲》
研读乐曲,感受美好的意境
听朗读、想画面
1、 老师请两名同学来读这段,其他同学在闭眼倾听的过程中想一想。皮鞋匠的想象勾画出了《月光曲》的那些画面?从兄妹俩的联想中感受到了乐曲怎样的旋律和节奏?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之后上台展示
2、 课件出示课文第九自认段,生读课文,想象画面
3、 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小组合作、上台展示
1.第一个小组,交流皮鞋匠的想象勾画出《月光曲》的那些画面
对这三个画面进行补充发言
亮刚升起来、月亮越升越高、刮起大风”等词感受到的
小组点评
继续上台展示:兄妹俩的联想中感受到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刚才小组的交流你能概括一下这首曲子的节奏吗?
生反馈:舒缓——明快——激昂 (师根据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四,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
贝多芬趁着这一灵感,飞奔回旅馆,连夜记下了《月光曲》。可是贝多芬走后兄妹俩还沉醉在音乐之中,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对话的形式续写课文:贝多芬离开后,盲姑娘和她的哥哥会说些什么?
五、体会文章的写法,拓展阅读
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了这一点我将是多么幸福。”
你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什么吗?(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你知道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吗?(写实中融合想象)
出示课文第九段文章,说说那句话是写实那句话是想象。
片段对比,交流写实加上想象的妙处(板书:写实+想象=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拓展想象特点的文章,再次体会想象的魅力
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贝多芬的《月光曲》那优美的画面,感受了他那动人的旋律,从中不得不让我们叹服贝多芬那高超的技艺。
那么贝多芬是如何成长、成才和成功的呢?他在生活中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老师推荐一本书给大家看,这本书就是《世界伟人专之伟大的乐圣——贝多芬》我想从这本书中你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板书设计:
月 光 曲
写实+想象=生动、引人入胜 听:琴声 对话
同情 弹:一首又一首
记:《月光曲》
舒缓—明快—激昂:皮鞋匠:好像……
妹妹: 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