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山不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读读记记“肆虐、盘踞、淤泥、归宿、价值、治理、荡漾”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的精神。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语文根基较深。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过阅读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也有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他们可以发挥主体作用,在平时的课堂中已养成:敢想、敢说、敢写、敢评、敢合作、乐探究的习惯。
体会老农在恶劣的大环境下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下创造出了不起的奇迹,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一、播放图片,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带了一些图片给同学们看,有一个地方,在15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是的,这正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一句话
(相机出示字条: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的啊!)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片青山,了解这个了不起的奇迹,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第16课《青山不老》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预习是我们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大家预习了课文,先检查大家。
1.检查词语的朗读。(指名读,齐读。)看来词语关没问题
2.再来考考你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哪位同学能用老师出示重点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山野、投身、15年、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3.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学习略读课文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是的,根据阅读的提示语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板书:根据提示语)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根据提示语找出自学问题。
指名一学生回答,出示自学问题。
三、以文入情,交流分享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解决这三个问题,注意在旁边批注体会。
(一)抓“奇迹”。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幻灯片——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生1:从这些数字:15年、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让我体会到这数字背后老人付出的艰辛和做出的巨大贡献。
生2:透过这些数字,我对老人的充满无限敬佩之情。好,你就抓住这些数字,读出对老人的敬佩之情吧
生3:读完这段话我也是感慨很多,老人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下创造出如此惊天的奇迹,真是太了不起了。
师:刚才你说“老人在那样的环境下”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那样的环境”具体是怎样的环境?
生1:请同学们跟我看第2段。这个地方是祖国的晋西北,书中说到“这里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掠的地方。”从“肆掠”一词我就可以想象到风吹沙走,黄沙漫天的景象。
生2:书中还说道“这里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从“盘踞”一词可以体会到这里经常会有这些恶劣天气,长年累月都是这样的糟糕天气。
生3:我从县志的记载可以体会到这个地方简直不适合居住,也不适合任何植物生长,“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那应该是多么大的风呀。
师:是啊,这是多么险恶的地方啊。我们一起读读吧,体会这环境的恶劣。
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15年来老人是怎样过来的吧!
播放:每一次狂风过后,老人精心呵护着受伤的树苗
每一次沙尘暴后,老人眼睁睁地看着好不容易重活的树被刮到,然后深深的叹息
每一次久逢干旱,老人下山来回挑水浇灌干涸的树苗
每一次冰霜来袭,老人为了给树保暖在每棵树上披上厚厚的干草
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老人居然能创造出(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
师:此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老人?(板书:坚持不懈、顽强不屈)
老人还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指名一学生,师: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再指名一学生,你的体会是?
生:我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脑海中就浮现了一幅绿意盎然、碧波荡漾的画面。
师:真不错,你可以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来体会句子。(板书:边读边想象)那请你将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吧。
师:太美了,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谁还想读一读?
齐读
还有奇迹吗?
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指名一学生,让其朗读。再指名一生读,齐读。
同学们,这么美的奇迹除了在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出来还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出示: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幻灯片:当五位志同道合的……
小结:这样一位瘦小的老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居然能够创造出这些奇迹出来,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此刻你对老人怀着怎样的情感?
再次出示:三句奇迹的句子。男女合作读,最后一句齐读
这位老人实在是让人敬佩!因此作者说:出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四、回归题目,领悟“青山不老”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东西?(板书:精神)
2、“现在明白为什么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
“不老”的是什么?是那片青山吗?(板书:绿化家园、造福后代、永垂不朽)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他的精神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读一读作者说的最后一句话。
四、补充材料,真情表达
五、补充材料,真情表达
1.补充介绍有关马永顺的资料。(配乐)
这位老人,在齐腰深的大雪中护林,汗水和冰茬使棉裤变成“铠甲”,红肿的大腿跪出血水 。
这位老人,在文革时为了帮助一棵被压弯的小树遭看守多次毒打。
这位老人,在劳模表彰会上,却憋得满脸通红,只说出18个字:“我叫马永顺,护林1200立方米,一个人顶6个!”
这位老人,在临终前还在哼着那首由他自己创作的“植树”号子:“行动起来呀,嘿哟嘿哟;植树造林啊,嘿哟嘿哟。绿化祖国呀,嘿哟嘿哟;造福子孙啊,嘿哟嘿哟……”
这位老人还有一个临终遗言:把我葬在那片青山之上。
2.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_____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__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2.你打算以怎样的方式去绿化我们的家园?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