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鹿和狼的故事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对比之处,展开想象,积累语言,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3、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一、自我准备: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一提到鹿,你们脑海中会浮现哪些词语?那么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能说说几个带狼的成语吗?(生说狼的成语)老师也积累了一些,一起来读读。
2、在我们心中,鹿是美丽的使者,而狼就是罪恶的化身。鹿和狼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大家齐读课题。
3、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4、读文中的一些词语:松杉葱郁、生机勃勃、面目全非、一命呜呼、难逃厄运、生态灾难美丽善良、凶恶残忍、苟延残喘、罪魁祸首。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学生填空:课文主要讲述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 )凯巴伯森林中的( ),下令( ),从而导致( ),( )大量死亡,给森林生态带来巨大的灾难。
二、自主学习:
(一)合作探究: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探究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找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先个人完成,再小组合作交流。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1、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结果怎样?
2、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二)交流释疑:
A:措施:
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齐读句子。
B:变化结果:
这一措施的下令,凯巴伯森林发生了怎样变化?
句子一: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数千只狼先后毙命。
读着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句子二: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 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透过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天天在减少的是什么?一天天在扩大的又是什么?此时,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受读。
同学们,一起读出你内心感受。
句子三: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有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透过“锐减”“苟延残喘”,你读出了什么?
导致如此的后果,这是狼的错吗?狼真的该杀吗?那是鹿的错吗?那究竟是谁的错?
C:原因:
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D:启示:
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学生说启示,齐读。
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结合生活实际谈。
三、自主检测:
1、( )罗斯福根据狼是凶残的,要消灭;鹿是善良的,要保护这种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制定了政策下令消灭狼,( )造成了凯巴伯森林的毁灭。
2、总统先生下达命令的时候,没弄明白:( )狼吃鹿,( )维护了鹿群种族的稳定。
3、( )没有狼,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 )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4、森林中( )需要狼,( )需要鹿。地球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四、自我提升:
1、西奥多·罗斯福,在任时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比其所有前任总统所设的总和还要多。在自然保护方面,为美国乃至全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
出示:“引狼入室”计划。
2、课外延伸:《蛇与庄稼》,学生谈感悟。
五、作业布置:
1、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
2、了解和搜集有关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知识和故事;
3、办一份维护生态平衡的小报,服务于大家。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