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准确认读“乐谱 、抑扬顿挫 、扇动、 塑料、 亲昵 、瞻仰”等词语。
2、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明白鸥群为何留恋昆明翠湖公园的原因,懂得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时间,体会写就一篇好文章需要细心观察与体会,才能打动读者。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意在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让孩子们懂得应该好好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因考虑到六年级孩子已经上过了,所以此次是用五年级学生上的。下午拍摄,上午才把书发给孩子们预习,请借用班级的语文老师利用早读的时间辅导,预习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在读的时候放开嗓音,把读不好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2、练习快速浏览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学生预习时间不多,相对来说熟悉程度不够。
教学重点:
1、抓住老人喂海鸥时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2、抓住海鸥的动作、叫声、神态体会海鸥对老人令人震撼的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感悟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背后所藏的深意,并能通过读、写、说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板书:老人与海鸥)齐读课题。
1、关于海鸥。
师指海鸥:同学们,见过海鸥吗?海鸥是一种海鸟,它们一般生活在什么地方?但有这么一群鸥鸟,非常留恋云南昆明的翠湖公园。
出示图片,简介昆明翠湖公园。【翠湖公园本身的自然环境并非是鸥的栖息之地,开始只是少量红嘴鸥试探来到这里,后来才逐年增加,便形成了今天的壮观景色。】
课件出示:昆明翠湖鸥鸟群飞的照片: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照片的情景?(数不胜数 成千上万 翻飞盘旋 百鸟朝凤)
2、关于老人。
师:谁来把课题读一遍(生读课题),“老人”,在你的头脑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慈祥 头发苍白 驼背)
3、解读课题。
师: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相伴了十来年,因此有人曾建议把课题改为“海鸥老人”,请大家看看,和我们今天学的课文题目有什么区别?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按你们的理解,在两根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课件出示:老人 海鸥;海鸥 老人)。
学生汇报。 (板书:伴 送)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这篇课文讲什么故事了吗?请根据横线上填的字,把故事简要的介绍一下?
(一个普通的老人和一群快乐的海鸥相依相随。当老人与世长辞时,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纷纷送别自己的亲人。)
小结:阅读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把长课文读短。这篇课文既写了老人与海鸥相伴的故事,也写了海鸥送别老人的故事。
2、师:谁能读准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乐谱 抑扬顿挫 扇动 塑料 亲昵 瞻仰】
生读,师提醒注意“扇”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shān。
师:这个词就出现在文中的这句话当中,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师: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 “独脚”这一称呼,猜测他是如何受伤的,知道人类对鸟类的伤害。
3、默读课文第11自然段老人谈海鸥的那段话,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进一步体会人类对鸟类的伤害。
小结:师:一切皆有可能。但有一条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就是老人对海鸥的感情,甚至是亲情,海鸥是能感知到的。
三、再读课文,解读老人。
1、师:下面再读读课文,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又是怎样喂鸥的?请同学们将相关句子画下来。(生默读课文)
外貌描写:“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透过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简朴)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他是一位简朴的老人?(抓住褪色)
(3)、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有一个词语重复出现了三次——褪色,什么意思?(时间久了,东西旧了,于是颜色淡了。)
小结:三个褪色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老人的简朴!
(4)、往下看,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老人很简朴?(步行二十余里)
(5)、师:二十余里是多远?(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从我们学校走到八里湖,再从八里湖走回来,大约二十余里,需要3个小时。)让学生感同身受。
(6)、他为什么要步行二十余里?让我们先看看这份资料——
补充资料说明,【出示资料】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无论到哪儿,无论有多远,他都坚持走路;而每次出门,他都背着一个破布包,为的是沿途捡拾干树枝和煤渣拿回家当燃料……但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
7、师:看了这份资料,现在谁明白老人为什么要步行二十余里?
生:老人非常节省,他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8、师:可见老人对自己吝啬,对海鸥却如亲人般慷慨无私。老人与海鸥相处如亲如故,以至于吴庆恒老人病逝后,人们清点他的遗物,最值钱的家当,竟然只有六个鸡蛋,而那是他准备给海鸥的饼干丁配料。
师:听完这段故事,你对老人又有怎么样的认识?
生:老人很了不起。
9、让我们带着深深的敬意读: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2)、师:接下来看看老人是怎样喂鸥的?谁来说一说,读一读?
生汇报。【出示课件:“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的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的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角’、‘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师:这段话你们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喂鸥时的语言、动作的词语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亲昵的感情。)
生汇报。
师:读这几句,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老人与海鸥相处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快乐、和谐、美妙,犹如一首诗、一幅画。
师:于是,老师把这段话改了改,就成了一首诗。请按你的理解读出味道来。
老人
顺着栏杆
边走边放
海鸥
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排成
一片翻飞的白色
飞成
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生读)
师:你看,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诗一样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一般的情感。
四、发挥想象,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师:同学们,课文的作者邓老师看到的只是一次喂鸥的情景,老人仅仅是这一次吗?
生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这十多年了,他经历了什么?
(配乐想象写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多年呀?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多年的冬天呀?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他都穿着 ,提着 ,来到 。十多年来,每年冬天,不论 ,还是 ,不论 ,他总是 。)
生汇报。
小结:师:是呀,十多年来的冬天,在风雪中,在暴雨中,在冰霜中,即使在生病的时候……也是如此,从未间断。
五、品读课文,体会海鸥对老人的爱。
师:同学们,老人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年。作者邓老师的朋友邀请他再去翠湖看看海鸥老人,来到湖边,见老人站不住,就扶他到公园里坐着歇歇。老人坐在石凳上,硬撑着把食喂完,没再久留,去买了一袋饼干就回家了。不久他去逝了——请同学们默读14至19自然段。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旁边。
生:(默读勾划。)
师: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生汇报,引导学生认识到老人的伟大,海鸥虽不能像人一样交流,但海鸥的一切言语都化作行为。大家再默读一遍,划出文章中海鸥的“语言”。
(教师巡视,学生划:海鸥翻飞盘旋,急速地扇动翅膀,纷纷落地站成两排。)
师:海鸥的痛苦,用什么语言来表达的呢?
(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海鸥想说的话。)
师:多有情的海鸥们呀!老人和你们相依相随十来年呀,他也在注视着自己的儿女们,在他的心里一定有你们。
六、总结升华,提升思想。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红嘴鸥为什么留恋翠湖了吗?
生汇报。
(课件出示: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谁来把这句话读一遍?生:(读)
师:这句话是作者邓老师博客上读者的留言,能把你的理解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有灵性的,要学会关爱动物,关爱自然,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板书:爱)下面请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同学们,老人的一生虽普通,却并不平凡。他的故事感动着无数昆明人,许多志愿者自觉接替老人爱鸥护鸥的事业。2005年,一个叫杨帆的女孩投书媒体,建议为吴庆恒老人塑像纪念。建议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热烈回应。如今,青铜塑像就安放在老人生前喂鸥的地方。
【课件出示雕塑照片:“老人与鸥”的雕塑是昆明人的骄傲,是善良与和谐的象征。】
7、了解作者写作经历,进行最后总结。
师:同学们,看见了吗?这就是爱的力量!爱传递着友善,传递着温情,更是在传递着一种文化。作者邓老师写下这篇文章时,你知道花了多长时间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创作原文时所标记的时间吧!
【课件出示:1995年12月4日——“关注独行老人”;
1995年12月20日——“生与死,擦肩在半月”;
1995年12月21日——“寻找海鸥老人”;
1995年12月24日—— “再次让老人与海鸥告别”;
1995年12月25日——“给老人举行葬礼”。】
(引导学生认识到一篇作品创作的不易,因为有了作者的关注,这样感人的故事才得以流传,邓老师也是个爱的使者。)
师:今天,你们去云南昆明翠湖看到老人的雕塑,你会想起什么?(再次回味课文)
师:同学们,每一种生命都是美丽的,而更美丽的却是生命之间的互相关爱,希望你、我、我们大家一起继续传递这份关爱,让我们的世间万物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伴 送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