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鹿和狼的故事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围绕本组教材保护地球生态自然环境这一专题,根据略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正确读写“厄运、松杉葱郁、生机勃勃、一命呜呼、自由自在、相悖、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生态灾难”等词语。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2)能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提取文本信息,学习在阅读中运用浏览、默读、朗读、想象等品词析句的方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够用学过的词语复述故事经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理解本文的结论,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第四组课文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鹿和狼的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的相互
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懂得在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能仅仅从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益恶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有其明显而清晰的定位—它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增加阅读体验的疆场。因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我们应当更加相信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和阅读提示,以问题带动全程阅读,以练笔促成读写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是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四组内容的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学生在学完本组第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后,已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
环境的密切联系,能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基础上,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以学习《鹿和狼的故事》应该没有很大难度,教师只需引导和组织,突破教学
重难点是容易实现的。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1、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还原于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学习方式,点拨引导,让学生自主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有效达成探究目标。
2、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持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
孩子们,一起读课题。
对于鹿,你有什么印象?狼呢?能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吗?
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会改变这种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并运用词语,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开火车读词语,发现错误举手纠正。
故事发生在哪儿?罗斯福总统下达了什么命令?
预习得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14《鹿和狼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掌握生字及对课文的了解情况,进而决定是否需要再安排时间进行巩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课本上一个 什么资源?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请看略读提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几个探究目标?
【设计意图:有目标才能找到学习的方向及意义。】
1、理解得真好,先来完成第一个探究目标。
打开课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找到命令下达后造成的后果。
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同学,请你回答。为什么这么快找到答案?
浏览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便于我们快速地捕捉文本信息。
【设计意图:恰到好处地渗透学习方法。】
2、通过浏览,我们粗略知道了故事的后果,你满足了吗?还想探究什么?
了解导致故事后果的原因,必须要知道故事的经过。接着我们就围绕故事的经过和原因这两个点来深入探究。
请看阅读提示:运用浏览的方法,找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后果的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
【设计意图:激发探究愿望,指引探究方向。】
3、哪几个自然段呢?请自由读读。
狼被猎杀后,鹿成了森林中的宠儿,他们的生活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假如你是这千万宠儿中的一只,你会怎么发表幸福感言?能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得怎样?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幸福近在眼前,可好景不长,灾难正在一步步逼近。谁来读读灾难降临时的情景?心情怎样?苟延残喘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经过,老师提议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表现鹿群幸福的日子,男生表现鹿群悲惨的命运。
【设计意图:唯有动情地朗读才能走入情境,品味词语,体会鹿群冰火两重天的悲惨命运。】
4、课文一开始就讲述了鹿和狼的故事,通过朗读品味,我们走进了故事,现在让我们走出故事,用今天学过的词语来概括故事的经过。
下面,请大家拿出导学案,完成这道练习。
谁能带感情地来复述故事经过?
请和老师一起来复述。{点击课件}
【设计意图: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长话短说就是一种语文能力。借助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什么也没有了的”触目惊心,为下面的探究灾难原因做情感铺垫。】
5、什么都没有了,这真是一场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导致这场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请看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找到分析故事原因的自然段。
要想探究导致这场生态灾难的原因,一定得理清鹿,狼,森林之间的外在关系和内在关系,谁来说说他们之间的外在关系。
下面请大家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在课文第七第八个自然段中找出他们的内在关系,在导学案上填入答案,注意有不同意见时要充分说明理由。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上台填表解说,其他学生提问交流。鼓励不同意见。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交流思想,处处可见思维碰撞的火花,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课堂是真正属于学生的。】
6、孩子们,集体的智慧真大,通过交流,我们惊讶地发现,三者的关系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透过现象看本质,狼竟然成了森林的保护者,鹿确实是毁灭森林的刽子手。这与我们之前的认识是相悖的,相悖是什么意思?这也与罗斯福总统的认识是相悖的。那这场灾难到底怪谁呢?
如果能穿越时空,你站在罗斯福总统面前,你有勇气指出他的错误吗?
【设计意图;刨根问底,深入探究,读书不光是看表面文字,更要想到背后蕴含的道理,用面对面谈话的形式既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形式也很活泼。】
7、课文开始讲述了鹿和狼的故事,品味故事的经过后,我们分析了导致故事后果的原因,接下来课文还会说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第二个探究目标。{板书:讲故事 析原因}
1、请看目标二: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请齐读最后一段。这段是告诉我们什么呢?{板书:悟道理}
【设计意图:教学生一篇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还要教他们文章是怎么写的。】
2、上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我们学到了联系生活深入思考的方法。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犯罗斯福这种错误的人?
拿出导学案,写写自己的体会吧。
【设计意图:先说再写,巩固认识,突破教学重点。】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课外链接,请看PPT。
运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为《蛇与庄稼》补充结尾。
填好学后记录,把困惑,收获都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拓展延伸,将学到的的方法灵活运用,从文中悟出的道理也会更深刻地铭记孩子心中。
2、生活是个更大的课堂,希望大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为我们的地球妈妈多做点有意义的贡献吧。建议大家课后读读《狼图腾》这本书,相信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1、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蛇 与 庄 稼
几十年前,广东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是台风引起的,许多田地和村庄被海水淹没了。这场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都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按照《鹿和狼的故事》的写作方法,为短文补充结尾段。
(2).与《鹿和狼的故事》比较一下,说说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
※课外资料搜集:还有类似的故事曾经或正在上演吗?
2、把学完课文后的收获、感受、困惑都记录在导学案上。
同学们:
课上完了,让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吧。首先请大家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
好,看来同学们还有很多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聊到这儿吧。课后请大家把收获和感悟写在“学后记录”里,有什么疑问也请记录下来。谢谢孩子们参与我们的互动环节!
下面我就自己执教这堂课的收获和感悟也和大家做个交流。
进入课改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教师,我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我想,首先我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我认为任何学习活动都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并且符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全课围绕两个问题开展探究,探究的步骤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层次清楚,循序渐进,并且有利于达成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另外,学生学习的载体是教材,我觉得教者应该充分把握编者意图,分析教材特点。我做了如下尝试:1、凸显课型特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注意利用略读提示,充分放手;2、落实单元训练重点——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3、分析阅读理解的难点——孩子们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因此我通过一个关系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明晰认识;4、挖掘课文语言表达特点——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所以我设计了一组词语积累;故事情节曲折,前后对比强烈,所以抓住一组对比来开展想象朗读;课文结构严谨,表达有力,所以我把这种结构方式有意识地渗透并且利用课外对比阅读进行举一反三。
在设计中,我还特别注意了整个学习平台的开放性,比如朗读想象、给罗斯福提意见、写自己的体会、给文章补充结尾、课外搜集资料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弘扬个性、鼓励创造的开放空间。
好,设计了学习方案,接着我应该做的,就是成为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我的任务是穿针引线,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实践,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合作交流,从而有效达成探究目标。
在这个过程里,我认为自己还要发挥点拨和引导的作用。从始至终,我利用评价语,发现和鼓励学生的亮点,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享受探究的乐趣;同时,当他们意见出现争执、认识不足时,我也利用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认识;更重要的是,我还特别注意利用评价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导与学》里还特别设计了“学法提示”专栏,帮助他们学会学习。
我认为,在这节课里,孩子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他们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享受了学习乐趣,获得了心灵的感悟。
当然,我知道,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如我的语言不够精炼,个别环节衔接得不够自然,忘记写板书等。
这些都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磨练,不断思考!
最后我想说,让孩子们乐学、会学、创学,是我追求的永恒目标!我将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