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鹿和狼的故事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和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六年级的学生要理解故事不难,他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方面的知识,尤其在第十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明确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难的是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维护生态平衡去保护环境,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用各种学习技能去体验文本。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领会本文的道理。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两种动物图片,(出示鹿图片)这是什么?(出示狼图片)这是什么?你喜欢谁?用一些词语赞美一下鹿,用一些词语批评一下狼,接下来,它们之间将有一段惊险情景发生。(课件播放狼捕杀鹿的情景)
让我们将画面静止到这里,此时此刻,如果给你一杆猎枪,你的第一反应会怎么做?看来大家都有一颗同情弱者的心,可是老师并不希望你这样做,不是老师见死不救鹿,而是因为一百多年前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这样一个关于鹿和狼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故事,走近第十四课《鹿和狼的故事》。
1.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带着你的疑问在小组内自读课文,老师给你们一个阅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你认为重点的词语,理解交流,并把词语写到纸条上。
3.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展示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叙述故事发生的地点,(多媒体课件)欣赏凯巴伯森林的美景,在优美的情境和动听的音乐中学生再读课文做好批注。
2、交流批注中的感受。
3、假设自己是一只小鹿,狼逼近时的心情如何?猎人杀狼之后心情又如何?教师提议杀掉所有的狼,在情境中感悟、在朗读中明理。
4、小组讨论,狼死以后,鹿和森林的变化,重新认识鹿和狼。
5、找出悲剧的罪魁祸首,讨论罗斯福总统政策的错误所在,小组讨论:总统错在哪?(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也可以用科学课上学的生物链画出来)
6、假设老师就是罗斯福总统,“小朋友们,我捕杀可恶的狼是为了保护善良的鹿啊?我究竟错在哪儿了?
看来,我真的错了,同学们敢快想办法,救救凯巴伯森林,让它恢复生机吧!
美国政府为了挽救政策带来的恶果,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这个计划在1995年得以实施,当年从加拿大运来的第一批野狼放入森林,森林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7、师生共同明确: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1、惨痛的教训依然铭记在我们心中,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居住在凯巴伯森林边上的居民,当你看到被糟蹋的面目全非的森林,当你听到冰冷枪口下狼的惨叫,当你看到老弱病残的鹿没有食物活活饿死,当你看到那堆积如山的上万只鹿的尸骨,当你明白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人类的时候,你想对狼、鹿、或者人类说点什么呢?
2、大自然中有一种平衡叫生态平衡,它的一头是鹿,一头是狼,狼吃鹿看似残忍,却能维护着这种平衡,今天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让凯巴伯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要大声的呼吁全人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平衡!
1.写一则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
2.找出生活中类似的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