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景阳冈》等,且就词句的含义而言,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但本课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2、以“伯牙与钟子期相遇、相知、永别”的故事为线索,借助音乐引导学生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一、揭题解题,质疑导课
(一)揭示课题——伯牙绝弦,生书空,师简述“绝”字的本意。
1、教师板书课题,提示 “绝”字的构成。
2、学生书空。
(二)指导读好课题:指名读课题。
(三)质疑导入: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纵情吟诵,初识知音。
(一)尝试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文中的主人公,并请学生在电子白板上书写二人的姓名。
(二)理解读——聚焦课文主要句子,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展示读——读词“善哉““峨峨兮”;读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思考读——体会“善”、“念”“必得之”“谓”“乃”在句中的含义,并理解相关句子的含义。
3、模仿读——按人物朗读。
(1)把四句话变换为诗歌形式。
(2)师生合作读,在范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韵味。
(3)男女生分角色读。
(4)指名根据提示背诵。
(三)强化读——说说课文的含义(要求说出故事的味道。)
三、高山流水,喜遇知音。
1、思考读——按总分结构读并理解全文:
⑴出示全文,找出写出两人特点的句子及具体体现其特点的句子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想象读——语言表达训练:
⑴分角色读二、三句,作好仿写铺垫。
⑵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二、三句的句式说句子。
⑶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3、拓展读: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说:“善哉!善哉!________”
四、破琴绝弦,痛悼知音。
(一)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 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补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补充阅读:冯梦龙《警世通言》节选,再次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
(四)朗读伯牙在子期墓前留下的诗篇,感受伯牙断琴绝弦的决绝。
五、朗朗诵歌,感怀知音。
1、带着对伯牙的敬意和对知音的向往,一起背诵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2、布置作业,将这个故事传颂下去。
3、朗读有关交友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