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课后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
4、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嘎羧的高尚情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齐读、引读、指名读),体会情感,读中悟情。
2、分组探究,解决疑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懂得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道理。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这一单元讲述的是一组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最后一头战象》篇幅较长,讲述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到,重披战甲,到昔日浴血搏杀的战场缅怀战友,最后在埋葬战友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将自己掩埋的故事,歌颂了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课文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因此,我想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悟它的高尚情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嘎羧的高尚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体会课文中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
感悟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1、(出示课文插图)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战斗英雄,它就是——嘎羧,说它是战斗英雄是因为它是一头——战象。(轮流出示图片,讲述嘎羧的战斗经历,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写了关于战象嘎羧的哪些事情?
(2)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
2、指名回答,同步板书: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3、梳理详略,明确重点
师: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深入研读,说说你心中的嘎羧是什么样的,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
(出示课件)这是一头 的战象,因为它 。
1、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填空。
2、指名回答,发掘嘎羧的怀旧、善良、英勇、忠诚
(一)感受嘎羧的“怀旧”“善良”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1)有感情地朗读
(2)这是一段什么描写,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从“欧欧地轻吼”“急促地踏着”,你感受到什么?
“没想到,嘎羧见了……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引读:见到象鞍,嘎羧——(生接读)一下子安静下来……
(2)“呼呼吹去”“久久摩挲”这是动作描写,谁能做做这个动作。
(3)“泪光闪闪”这是什么描写。一件沾满灰尘的象鞍却让嘎羧如此动情,这是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过渡)师:重披战甲的嘎羧要走了,它要去哪儿呢?(出示资料了解象的灵性)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除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它们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半个月左右,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去。
师:得知嘎羧要走,乡亲们捧着香蕉、甘蔗、糯米粑粑都来为它送行,可是————
“它什么也没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齐读)
(1)它为什么不吃呢?
(2)身体这样虚弱,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1)有感情地朗读
(2)“久久凝望江面”,此时嘎羧心里在想什么呢?
(3)“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在叫什么?它想表达内心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揣摩嘎羧的心理活动)
(二)感受嘎羧的英勇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1)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2)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3)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感受嘎羧的忠诚
“它死了。……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1)齐读
(2)这段话写出了嘎羧最终的归宿,体现了嘎羧对同伴的忠诚,对使命的忠诚。
嘎羧走了,永远地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缅怀战友到自掘坟墓安葬自己,我们感受到这头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地品味,深深地思索。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心里话想和大家说的呢?
(1)学生各抒己见,畅谈感受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后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伫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的内心感受,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4)展示写好了的作品,没完成的课后继续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