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展开合理的想像与说写。
3、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通过战象嘎羧的细节描写感受它高尚情怀,体会人与战象之间的感情,受到人文的薰陶。
课文讲述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情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认识了解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憾,得到人文的启迪与薰陶。
难点:从嘎羧的动作、神态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
1、上节课领略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风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梳理并板书:战后幸存、重披象鞍、再回战场、 庄严归去)
2、这是一篇动物小说,作者沈石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它的情感的呢?
(一)学习“重披象鞍”部分。
1、出示阅读提示课件PPT1: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片段:
出示课件PPT2:
生交流汇报。体会出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心情。
3、它如此激动,是因为象鞍上有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第9自然段理解。)
4、嘎羧看到象鞍上的弹洞、斑斑血迹会想起什么呢?(生想象)
5、联系前文文理解。出示: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在战场上战斗时的场面)和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战友倒地时的场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
6、指导朗读。二十六个春秋过去了,嘎羧对象鞍却这样情有独钟,多么有灵性的战象啊!让我们端起书读出此时嘎羧的内心情感。指读、齐读。
7、小结:透过这段文字,我们是怎么感受到嘎羧的内心的?(通过嘎羧的动作,神态体会到的)如果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能抓住这些词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像,就能读懂嘎羧的情感。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师板书)
(二)自学“再回战场”部分
1、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自学14自然段 “再回战场”这部分。找出最能体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体会它内心的想法。
2、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久久疑望”、“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等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它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体会嘎羧的内心。
示课件PPT3:
预设: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
“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要来陪伴它们了……
师:嘎羧重回战场,缅怀往事,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同学们,拿起书,让我们共同读出此时嘎羧内心的情感。齐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三)品读“庄严归去”部分细节描写。
师:就这样,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请同学们打开书,示自学提示课件PPT4:
师:这两段话中哪个细节深深打动了你?说说你的体会。
生交流体会。
预设1:示课件PPT5:
师: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让人揣想: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它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怀吗?它在期盼和平吗?……)
师:最后一头战象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是多么忠诚高尚的情怀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读出对英雄壮举的敬佩之情!“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预设2:示课件PPT6:
师:文中提到了几次怎样的“挖”?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对战友的思念和忠诚支撑着它在挖)它这是在自掘坟墓啊!
师:(小结)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师:课文学到这里,嘎羧在你的眼里,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生:不,是一位英雄!……
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嘎羧那感人的行为和英雄的壮举!
师:当嘎羧见到那阔别26年的象鞍时,它睹物思情,思绪万千,一下子安静下来——女生读: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当嘎羧重回到阔别26年战场时,触景生情,它对过去的岁月是多么的眷恋啊——齐读: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嘎羧在临死前耗尽了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披挂上了象鞍,重回了战场,像战士出征一样庄严归去——男生读: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这篇课文,我们读起来很感动,为什么?
生;
师:是因为作者在表达上,对嘎羧行为、神态进行了细腻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头有情有义、忠诚的战象。
1、小练笔:
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
生书写交流。(注意写字姿势,书写行款整齐)
2、总结:这节课,我们品味了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了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课下,同学们可以读一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出示)去感受一下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丰富的情感,相信会带给你们更多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