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班大多数同学对语文有着深厚的兴趣,他们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教学本课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动物是有灵性的,体会老人与海鸥形同父母与子女般的爱。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阅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课文语言朴实、结构清楚,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话题
1、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2、出示翠湖畔老人的塑像,提问:你觉得塑像该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二、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学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3.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问题预设归纳:老人究竟对海鸥做了什么?海鸥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寻常的举动?)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想不到”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做法感动了海鸥?
2、交流汇报,品读重点句段。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①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
②理解“十多年了”“每天”,一个孤独的老人对海鸥奉献出无私、伟大的爱。
③读吴庆恒老人的资料,再次深入体会老人对海鸥如同对子女般的爱。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①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你认为哪些词写得生动、传神?可以看出什么?
②品读,再次体会老人对海鸥无微不至的呵护。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①情境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就像“亲人”一样。
②在成千上万只海鸥中,老人居然能准确地“认出它们”,令人“意想不到”。
③理解“亲昵”的语气,谁对你亲昵地说过什么?
④学着老人亲昵的口吻,试着跟海鸥们说说话。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①读出诗的节奏美和韵味美。
②细读,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美好的画面。
四、入情入境,铺垫后文
当我们彼此怀揣着美好祝愿的时候,老人却静静地、永远地离开了翠湖,离开了海鸥……(音乐响起)
1.师生合作朗读画面二。
2.找出海鸥不同寻常的举动。
3.试问海鸥,你们站立在老人的遗像前,是要干什么呢?体会海鸥对老人如同对父母般的爱。
五、回归议题,提升文本
海鸥为什么会有那样不同寻常的举动?体会老人爱海鸥,海鸥更爱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