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知音深刻含义;然后安排配乐写话,激发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情谊,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课题
1、师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解题。(师随机教给学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出示课件:【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老师范读课文。
4、再读,读出节奏和韵味。
5、齐读。
三、借助注释,读懂文意。
1、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试着用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分享。
2、你能找出课文的哪句话写出了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谁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一)悟知音相遇之喜
问题:找找看课文中哪句话具体写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勾画下来,思考: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默读、勾画,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分享。
1、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读句子。(指导读好:善哉;读出子期由衷的赞叹)
3、感悟“伯牙善鼓、钟子期善听”。
4、难道伯牙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只有流水吗?还有什么呢?
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志在明月、清风……善听的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 [仿句练习]
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生齐读)
(1)读课本138页的资料袋。了解知音。
(2)出示伯牙资料
(3)当伯牙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他心里会怎么想?(欣喜、喜极而泣、异常开心……)带着你的感受读——课件
(二)悟知音离世之悲
1、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2、学生齐读句子。
3、伯牙在断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生:——
4、如果你是伯牙,站在子期的墓前,你会对地下的子期说些什么呢?
五、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诵读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短歌。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