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本班有学生63人,在五年级学习时,接触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学习文言文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还有较多的学生对于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文本意思还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引导理解课题,师相机引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分组自学:
1、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注意停顿恰当。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三、展示交流:
1、指名读,其他认真听、评议。
2、师强调重点句子的停顿及“兮”的意思,范读。
3、出示全文停顿,学生自由练读,齐读。
4、 预设交流:
(1)、指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的“善”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
(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中“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善”字和第一句中的“善”字意思一样吗?
(4)、指导朗读:指生读,其他评价,师范读。
(5)、用上述方法理解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6、 深入体会,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伯牙善鼓琴,所以伯牙的琴声除了表现高山,流水外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于是你又会怎么赞叹?
(2)、教师小结。相机理解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指导感情朗读。
7、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师过渡:不幸的是子期得病而死,伯牙悲痛欲绝,最后他是用怎样极端的方式表现的呢?相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学生交流.
(3)、指导感情朗读。
(4)、拓展延伸,深入感悟朋友真情。
师:有记载,子期死后,悲痛欲绝的伯牙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请听——(学生深情朗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8、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也感悟到了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一定要与自己的知音良朋真诚相待,友好相处。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四、 课堂作业
1 结合句子理解文中四个“善”字的意思。
2 课后第二题:说说句子的意思。
3、背诵课文
八 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
俞伯牙 ———— 钟子期
知音
善鼓 善听
所念 必得之
绝弦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