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嘎羧(注意读音)
2.会读会写的字和词语。
3.提炼主要情节, 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4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习方法: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独学、对学、群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 )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请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体会。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小练笔:运用“细节+真情”的写作方法写你心中的小动物。(温馨提示: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写作方法写神态、动作、叫声)
我家有(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
放学回家后,它( )。
有客人来到我家时,它( )。
......
(五)拓展阅读
1、阅读《一对白天鹅》,进一步体会动物小说的特点。
2、阅读沈石溪作品《第七条猎狗》等其它作品。
3、推荐阅读世界动物小说之父——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等作品。
(五)学习班长小结学习所得,值日班长总结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