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节奏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
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收集交友的名句。PPT课件。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出示有关于知音的诗句。
2、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更是其中一个璀璨的明珠。伴着这动人的乐曲,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有关于知音的经典故事。(板书课题:伯牙绝弦)读准课题中的“弦”字。
二、整体读文
1、自由读,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准节奏,感受韵味。
3、读通,读熟句子。
4、交流读。个别读。教师及时评价。
5、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初解绝弦
1、借助工具书,读懂意思。
2、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理解文中的题目。
四、理解课文,品知音之情。
1、自读课文,思考:
(1)文中的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2)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从哪句中体现出来?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通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3)伯牙作为弹琴高手,为什么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4)想象练笔:伯牙正在鼓琴,钟子期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炊烟……时,子期会怎样赞叹?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小结: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就是“知音”,是真正的知音。
4、在读课文,思考:
(1)伯牙和钟子期是真正的知音,当子期不幸去世时,伯牙有什么样的举动?
(2)这一举动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5、交流。
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深悟“绝弦”。
1、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生动地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伯牙曾写下一首短诗,来追悼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诗歌,感悟知音。
2、再次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伴随乐曲,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3、搜集有关于知音的诗句和谚语。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所以,当你真的有了知音的时候,一定要“珍惜”!让我们把“珍惜”这两个字工工整整写下来,刻在你的心里。记得珍惜友谊,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七、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钟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俞伯牙 破琴绝弦谢知心
珍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节奏朗读课文,读出古文的味道。
2.能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本班现有36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喜欢阅读,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较扎实,而阅读和习作则要稍微逊色一点。进入高段以后,男孩子的思维普遍比女孩子要活跃。孩子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涨。
教学重点: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读懂课文,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
一、以诗导入
1、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诗句你会读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吧!(PPT1)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读着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有关知音的)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有关知音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3、读准课题。伯牙绝弦(jué xián)
(全班齐读课题,有生把xián读成了xuán。师强调“弦”的读音,并板书课题,注音xián,生再读课题。)
4、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的文章不一样,文言文我们有时简单地称它为古文,我们平时学的最多的文章叫——
生:(齐答)白话文。
师:你们读过古文吗?第二次学古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这种特有的魅力。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读、自由读课文,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读不通顺的地方你就多读几遍。开始。(PPT2课文内容)
师:读通顺了吗?
生:通顺了。
师:读流利了吗?
生:流利了,
师: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在读的时候,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我请同学读一读。来,男孩子。
生1:(读课文)
师: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还没有作任何讲解,他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给这位同学鼓鼓掌。
生:(鼓掌)
师:开了很好的头,谁还想读一读?好,女孩子,你来试试。
生2:(读课文)
(两名学生读,师相机请学生评价,正音,强调文言文的读法及韵味。)
师:看来,同学们的朗读没问题了,我们一齐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伯牙绝弦”,开始
生:(齐读课文)
师:我们放慢节奏试一试,好吗?
生:(放慢节奏再次齐读课文)
师: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虽然没有读到百遍,但七八遍总已经有了,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经自现了呢?是不是大概的理解了?
生:是。
师: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怎么解?
生1:就是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注释,知道了绝是断绝的意思,我想课题应该是伯牙断绝了琴弦。
师:断绝了琴弦,好像听起来有点别扭,不过你能够知道借助注释,说明是一个很会学习的孩子,谁再来说说?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也是通过预习看工具书上的说的。伯牙从此以后不再弹琴了。
师:善于利用工具书,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刚才这位同学没有直接说“伯牙断绝了琴弦”,他解释得真好!为什么呢?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把它翻译过来,而是用了我们能够理解的经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这个题目的意思,他真会读书。我们学文言文就要这样,要学会变通。
三、初步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你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了吧?
生:伯牙和钟子期。(师相机板书:伯牙 钟子期)
师: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吗?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要用我们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它,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他翻译成我们现代的语言,刚才我们在解题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会学习,我们总结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课件出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好,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办法去读读这个故事,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请一生讲故事,不太完整。
读了课文你们是否发现有一个字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好几次?
(板书:善)
生:伯牙善鼓琴的“善”应该是伯牙很会弹琴的意思。
师:很会弹琴,我们也可以说是他很善于……生:弹琴
师:说完整。
生:伯牙很善于弹琴。
相同方法理解“钟子期善听。”
师:善哉,又是什么意思?你们想想,猜猜。
生:应该是赞美伯牙弹琴。
师:那你说他怎么赞美。
生:你弹得真好呀!
师:对,“善”就是好的意思。那这句话连起来应该是……
指名刚才那学生:你说
生:你弹得真好呀,让我仿佛看见了高高的泰山。
师:现在我再请一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生再讲故事,十分完整。
四、品味知音之情
师:听了同学的讲述,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钟子期和伯牙了吗?
生:知音。
师:是呀,他们是知音(板书)!你们知道什么是知音吗?
生:知音就是能通心意的人。
师:为什么说他们是知音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呢?小组交流一下。
生:因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假如此时你是钟子期,看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泰山呢?
生:(巍峨高大)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假如你还是子期,看到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江河 ?
(汹涌澎湃 无边无际 水势浩浩荡荡)
生:我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像子期那样赞美伯牙吧!
师:同学们,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表现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我想他还会有春天的杨柳依依,冬天的白雪皑皑。这些是不是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呢?你能说几个吗?(PPT课件)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清风 明月
指名说词语。
出示词语: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清风徐徐 芳草萋萋白雪皑皑 炊烟袅袅 波光粼粼 雷声隆隆
春雨绵绵 ……
那么,你们能否也像钟子期一样,赞美一下?
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指名说。
师:高山也好,流水也罢,伯牙的琴,子期都能听懂……
正所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知道。)
师:“念”与哪个词的意思相同?(生:“志”。)
“必得之”是一定会知道。
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就是知音。(板书:知音)无论伯牙志在清风,志在明月,还是志在杨柳,志在芳草,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师:同学们,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表现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我想他还会有春天的杨柳依依,冬天的白雪皑皑。这些是不是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呢?你能说几个吗?(PPT课件)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清风 明月
指名说词语。
出示词语: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清风徐徐 芳草萋萋白雪皑皑 炊烟袅袅 波光粼粼 雷声隆隆
春雨绵绵 ……
那么,你们能否也像钟子期一样,赞美一下?
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指名说。
师:高山也好,流水也罢,伯牙的琴,子期都能听懂……
正所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能知道。)
师:“念”与哪个词的意思相同?(生:“志”。)
“必得之”是一定会知道。
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就是知音。(板书:知音)无论伯牙志在清风,志在明月,还是志在杨柳,志在芳草,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师:其实,伯牙与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读读屏幕上的文字,会对他们有所了解。 屏幕出示:
伯牙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
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有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啊?
他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解孤独和寂寞。中秋之夜,伯牙泊船在山崖下抚琴一曲,在山间砍柴的钟子期被其琴声所引,来到了船上。令伯牙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1)生默读。
说说伯牙此时的心情如何?(兴奋不已 喜出望外)
师:伯牙把这种心情化作高山流水的音韵,假如你就是伯牙,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2)小练笔:写下伯牙想对子期说的话。
(3)交流。
具体作业:
第25课《伯牙绝弦》课后检测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 )兮( )哉( )谓(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 )弦( )谓( )泰( )
娥( )眩( )渭( )秦( )
蛾( )舷( )猬( )奏( )
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
1、伯牙善鼓琴。( )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
3、这个叔叔很面善。 ( )
4、心怀不善。 ( )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 )
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 )
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 )
2、峨峨兮若泰山。 ( )
3、伯牙所念。 ( )
4、乃破琴绝弦。 ( )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 )
6、志在高山。 ( )
五、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