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战后幸存”“重披象鞍”“再返战场”“光荣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和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充分彰显单元的主题——“动物的情感世界”。
六年级之前学过很多描写动物的文章,如丰子恺的《白鹅》,老舍的《猫》等,都是围绕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来写,这组课文主要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因此,本课教学承载的主要单元目标,一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通过抓事件理清课文脉络,并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二是通过质疑、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三是揣摩作者将战象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1、对三维目标的思考: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结合。
2、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基于对“写作本位”的思考:作为阅读,要理解“言语秘妙”;作为写作,要运用“言语秘妙”,课堂上致力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文章的语言秘妙,并在阅读中逆向领悟语言运用的奥秘,注重读写知识的渗透。
4、南武小学语文课组研训成果:读写结合,提高课堂实效。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横遭不幸、浴血搏杀”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读阅读课文,通过抓事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质疑、品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原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4、揣摩作者运用动作、神态、叫声等将战象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1、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因此课堂上以检查为主,可相机正音、提示书写。
2、五年级时通过阅读古典名著选段,学生对阅读较长篇幅的文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可引导学生抓主要事件,继续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3、六年级的学生对大象有初步的了解,可能只是了解它的外形和一般的生活习性,而对大象作为士兵参加战斗的历史可能知之甚少,因此要钻研文本,必要时,联系原著,在字里行间感受战象的情怀。
4、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文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距离比较远,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因此要文本细读,抓住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学生领悟情感。
1、教学重点:通过质疑、品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原文、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2、教学难点:揣摩作者运用动作、神态、叫声等将战象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1、第七组课文都是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23课。走进我们视野的不是一头普通的大象,而是一头战象,请默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2、请用一个词形容战象。用这种气势再读课题。
3、读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要有感情地读好。质疑课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1、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一下你们的字词。请把学习纸中字词检查部分做完。
《最后一头战象》学习纸之字词检查
1)我能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礁石(qiáo jiāo ) 镌刻(juān jùn)
威风凛凛(lǐng lǐn) 浴血(xiě xuè)搏杀
都对了,每个,读两遍 。
2)我能根据拼音把字写正确。
kòu zào
日( ) 焦 ( )不安
3)我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字义。
“横遭不幸”的“横”字的读音应该是( ),字义是( )。
A横 [héng]与“竖”、“直”相对
B横 [hèng] A、凶暴,不讲理;B、意外的,不寻常的
2、交流答案。
1)校对,读准字音。
2)简单提示书写,如“寇”的宝盖,元的竖弯钩;“躁”的部首。
3)提示“横遭不幸”的“横”字的读音及字义。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因此课堂上可以检查为主,可相机正音、提示书写。)
1、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
(1)简单说说“最后一头战象什么来历?”
(2)用四字词加以概括,如“战后幸存”,并相机板书。
2、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嘎羧,在临死前做了哪几件事?也用四字词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如“重披象鞍、再返战场、光荣归去”。
(2)看板书,练说主要内容。
小结:阅读较长篇幅的文章,抓主要事件,可以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设计意图: 抓主要事件,可以很快把握较长篇幅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1、简介作者,初步了解作者的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文中的嘎羧有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一起研读课文,感悟一下嘎羧的情感。(板书:悟情感)
(一)学习“重披象鞍”
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9 段,用波浪线划出最能表现嘎羧情感的句子,圈出最能体现嘎羧情感的词语,并想象嘎羧的内心,在旁边写写简单批注。
句子: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1、学生汇报句子,抓住词语,说体会,并个性化朗读。
2、抓住“呼呼吹去、摩挲、泪光闪闪”,引导学生逐渐读出嘎羧面对象鞍时的悲伤、激动和留恋。
(1)体会嘎羧的悲伤。
(2)引导学生抓住“久别重逢”体会嘎羧的激动。
(3)引导学生联系下文“象鞍的样子”,“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体会嘎羧对光荣岁月的留恋。
3、这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呢?(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嘎羧的情怀仅处在表面上,因此可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想象内心等方法感受嘎羧对象鞍的情感。)
4、嘎羧不会说话,作者又是通过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情感的呢?(板书:品方法)
5、你看作者的话并不多,一两处动作、神态,寥寥数语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头有情有义的战象。这值得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再读。(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动作、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将战象的情感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并提醒学生可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划出了最能表现嘎羧情感的句子,然后圈出一些最能体现嘎羧情感的词语,想象了嘎羧的内心世界,最后总结了作者表现嘎羧情感的表达方法。现在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继续学习12到16自然段。
(二)学习“再返战场”
默读学习要求:
先划出最能表现嘎羧情感的句子;
再圈出最能体现嘎羧情感的词语;
抓关键词,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
最后总结作者表现嘎羧情感的表达方法。
(划句、圈词、悟情、品法)
语段: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学生汇报句子,抓住词语,说体会,并个性化朗读。
2、抓住“久久凝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嘎羧的内心。
(1)教师深情描述:站在昔日的战场上,眼前是波荡漾的江面,嘎羧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幕幕场景,它或许看到了:自己驮着抗日战士,用长长的鼻子卷起敌人,再狠狠地甩到地上。
(2)引导学生描述:它还会看到怎样的场景呢?用自己的话具体地描述一下。
(3)一幅幅惊天泣地的场面让嘎羧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感情地朗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2、抓住“亲了又亲”,引导学生说体会或质疑,并出示原文:“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嗄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 加深学生的感受。
3、抓住“震耳欲聋的吼叫”,进行小练笔,进一步体会嘎羧强烈的情感。
这震耳欲聋的吼叫,是在呼唤什么?诉说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的嘎羧心情澎湃,它的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
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嘎羧对战场的情感也不太深入,因此可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联系原著、感情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嘎羧对战场的情感。)
5、归纳表达方法:除了神态、动作,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传情达意呢?(板书:叫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将战象的情感写具体的表达方法,除了动作、神态,还有叫声,并提醒学生可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抓主要事件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重披象鞍”和“再返战场”两件事,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叫声体会了嘎羧的内心世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最后一件事,并学习这些方法,写一个有感情的动物。
1、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讲讲“重披象鞍”和“再返战场”这两个情节。
3、拓展阅读《最后一头战象》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