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古文。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1.重点: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
1.自由朗读,读通文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练习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指导学生逐句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重点指导:“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几句话句话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背诵。
在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中,教师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之情
1.伯牙善鼓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并用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体会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3.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理解伯牙此时的心情。
五、拓展阅读,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深悟知音之情
1.出示补充资料,让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限怀念和孤寂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抷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1.填写练习册
2.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3.阅读小古文
【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子期 善听 必得 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