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穷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隔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与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写人的文章,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而本文的心理活动描写极具特色——多次运用省略号表现桑娜复杂、矛盾的心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重点引导,从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活动中体会穷人的心灵。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悲惨。
教学难点:
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不能否认,我们周围还存在着很多穷人。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看他笔下的穷人生活是怎样的?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正确流利,读通全文。
2、学生提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解释字义,检查预习情况。
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的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不顾自家贫苦,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拿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地方让你 感受到了“穷”。
2、反馈交流,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1)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四、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渔夫家里虽贫穷,但妻子妻子桑娜很勤劳)
2.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⑴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忐忑不安)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②读第一个句子。讨论:“这样做”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指的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里。
“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3)教师小结、过渡: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么忐忑不安。
(4)指名读第二个句子,说说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时心里所产生的各种想法,中问用好几个省略号连接。
(5)学生各自再用心读读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这层中,连续用了五个省略号,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断断续续和思考内容的变换,桑娜心理十分复杂与矛盾。有的省略号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省略了桑娜听到门口有什么响动,于是想到“是他来啦”。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她往门口看了看这个动作,然后得出结论:“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原来是那样焦急地盼望丈夫归来,现在又担心他回来发现两个孩子后会不同意收留,这第三、四个省略号表现出桑娜此时矛盾的心理。“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个省略号表示桑娜下定决心,愿意承担一切。
③理解词语: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自受”在文中指让丈夫揍我一顿。
④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⑷教师小结、过渡: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子,做好挨揍准备的桑娜又开始犯愁着该怎么对丈夫说这件事情。
①朗读第三个句子。
②体会句中省略号的用法。(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
3、教师小结。
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渔夫回来后与桑娜的那一段对话吧。
4、体会渔夫的善良。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③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④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a.换词法理解“熬”字。(挺、度、顶、坚持、克服„„)
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
(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⑹“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这里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5、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品质。
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此时,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释重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因此,平静而欣喜地吐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动作“在这里啦”的“在”字是语句的重音所在,它饱含着桑娜“一块石头落了地”的轻松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经这样做了”这样的潜台词。
三、课堂小结
有勤劳、善良、淳朴、富有因为:桑娜和渔夫于同情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后小练笔:续写《穷人》
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