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人与战象及战象对战友的深厚感情。
2、通过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课文讲述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情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认识了解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的高尚情怀;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感悟嘎羧高大英勇的形象,领略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1943 年日本敌寇侵略我国的云南边垂,抗日战士愤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他们能够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被称之为战象。战斗结束后, 我方八十多头大象倒在了血泊中,在人们清理它们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公象还活着,它就是(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板书: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这头战象,体会它最后的辉煌,感悟它崇高的情感。请同学们自读课文5---9自然段,找出最打动你的词语, 画出最打动你的句子, 并想一想为什么打动你?找到后与同学交流交流。
2、出示阅读提示
学生交流汇报:
〈一〉重披战甲
生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追问:嘎羧和象鞍分别多久了啊?(26 年)26 年啊,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一次相见,课文中用 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久别重逢”。
2、让嘎羧念念不忘的这位老朋友什么样, 课文在第几自然段作了介绍? (指名读9自然段)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 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3 、老朋友就在眼前,嗄羧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它和战友们欲血拼杀的战场),又闻到了什么?(闻到了战友们的鲜血)想象着这样的情景, 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指读)
4 、此时的嘎羧是泪光闪闪,它会想什么呢?(生说)它忘不了它的战场,忘不了它的战友,忘不了它那光辉的岁月,带着这样的情感,这段话又该怎样读呢?(指读)
5、 嗄羧此时是泪光闪闪,它的丰富的情感,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它不会说话呀?(通过神态描写)
6、 除了神态,还有什么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这情感?(动作) 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和它的神态描写, 加上我们的想像,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丰富的情感。运用这种方法自学凭吊战场、庄严归去两部分,做简单的批注。
〈二〉凭吊战场: 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语句?
多媒体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 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交流汇报:
生 1 这部分表达了嘎羧怎样的情感? (留恋、不舍…) 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
2 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
嘎羧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嘀嘀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像脱水的丝瓜。
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 眼睛,朝你看一眼。
而此时的嗄羧,再来读这部分。(男女生对读)刚才女生读的是一头老象,而男生读的是(年青的战象) 女同学刚才读的是即将辞世的老象,而男同学读的是(英武豪迈的年青 战象) 。同学读的一头即将奔赴战场的战象。同学们,就把你们心目中这头 英武豪迈、奔赴战场的战象读出来吧。(生齐读)
3 为什么嘎羧的变化会这样大?让我们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嘎羧的内心世界吧。补充想象:
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见了(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仿佛想起了(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 )。” 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仿佛在大声说:()
4 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 多么令人敬佩的战象,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老师读想象的内容,同学们读文中句子:
师: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它来到打洛江畔,打洛江水一如 26 年前 那样奔腾向前
生 1: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 江面──师:终于又回到了 26 年前的战场了,它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战友 们奋勇搏杀,排山倒海冲向敌人的一幕幕!
生 2:然后,它踩着哗哗流 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师:那是嘎羧曾经奋勇杀敌的 战场,那是洒满战友鲜血的伤心之地,那是嘎羧被村民发现的救命石!--
生 3: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 震耳欲聋的吼叫─师:那是嘎羧的深情呼唤,他呼唤着战友的灵魂,同时也 是在告诉战友:我们就要重新在一起了,再没有什么可以使我们分开,战争 不可以,死亡也不可以
生齐读: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 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5 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生谈感受:是一位英雄。一位( 的英雄 ……)
这位垂暮的英雄终于来到了百象冢,寻找自己的战友,寻找自己最后的 归宿,在这部分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
〈三〉庄严归去: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师:文中提到了几次怎样的“挖”?你从这些“挖”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对战友的思念和忠诚支撑着它在挖)
它这是在自掘坟墓啊!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配乐朗读)
出示重点句“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凝望着天空,它又想对苍天说些什么呢?
2.在学生发言后师引导:二十六年前的那场战争,我一下子失去了八十多位亲人,让我成了(最后一头战象),而今战争不再,战象不再是战象。但二十六年来我从来不曾忘记自己是一头(战象),虽然是(最后一头战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要穿上我的(战甲)去我的(战场)去和我的(战友)会合。可我满腔的情义又能向谁来诉说,因为我是(最后一头战象)于是我只能凝望着天空,把这一切付诸于青天。
3、深情独白结束
师深情:嘎羧走了,村寨恢复了往日的静,但是村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老师相信大家的心的心也久久的不能平静,多么重情重意的一头战象啊!它忘不了保护自己杀敌的战甲,它忘不了救回自己性命,并照顾了自己二十六个春秋的村民,它忘不了曾经洒过鲜血的打洛江,它更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我们还能说它只是一头战象吗?不,它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一个特殊的名字---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
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1) 同学们课文中有过这样的介绍: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 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 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2) 是啊,和战友躺在一起,是它最大的心愿。此时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 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临终的时刻,嘎羧在看什么?他又在想什么?
(3) 学生交流 4 此时此刻,嘎羧终于和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葬在了一起,此时的嘎羧仅仅 是一头战象吗?他是一位英雄, 一位什么样的英雄?(忠诚 善良 重 情重义的英雄 )
1、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动, 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怎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作者沈石溪表面在写战象这种动物, 其实是在写 它的内心情感,难怪作者这样说: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此时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
2 、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动物也有和人类一样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让我们记住嘎羧这头有着人类情感的战象,让我们记住嘎羧这头 忠诚善良.有情有义的战象,让我们记住嘎羧这---最后一头战象吧!
这不仅是一头战象,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出你的赞美之情吧。
课外阅读《第七条猎狗》 《再被狐狸骗一次》 《象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