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1、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交友的名言及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
我搜集的名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子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俞伯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交友的名言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积累交友名言的基础上,能初步感知朋友之间的那份至高至上的情感。通过搜集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对俞伯牙和钟子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为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故事打下基础。
1、检查预习单的第二项。
我能读准这些字的读音。
哉( )兮( )若( )峨( )
2、交流预习单的第三项。
初读课文,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学生对这个小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合作学习、交流预习单的第四项。
学生在自己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交流预习单的第四项,从而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内容,加深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的理解。
例如: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___________ 鼓:____________
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 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念: ____________ 得: ___________
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本课中的一些重点的字、词、句有一定的掌握。教师在来回的巡视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并相机辅导。。
学生在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更好地进行点拨,引导。其中,预设的几个教学生成点:
1、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
2、从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俞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那他的琴声肯定不只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完成下列的练习。
伯牙鼓琴,志在-----------。子期曰:“----------,---------------------。”
设计意图:根据课前热身中掌握到的一些词语,完成本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进一步理解何为知音。
3、伯牙是楚国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名满天下,为什么偏偏将钟子期视为他的知音呢?教师补充相关的资料,辅助学生理解伯牙为何偏偏将钟子期视为他的知音。
4、深悟绝弦。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从而做到顺学而导,感悟文本。
学生在学习感悟文本的基础上伴着《高山流水》的音乐,再次朗读、背诵课文,进一步体味这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努力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韵味,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从读通到读懂,最后熟读成诵,达到了“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伯牙说吗? 是想安慰他,赞美他,还是……将你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吧!
1、小练笔
2、班内交流
1、将这篇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