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等8个词语。
2.初步接触演说稿,了解演说稿的文体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语句,领悟演说稿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1)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课堂教学的观察和他们对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自学资料,对语言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
(2)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较好地表情达意。
(3)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对课文所表达的观点有认同力。但对于演说稿的文体特点还有待加强。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和制定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努力体现阅读课本质,设计教学环节,关注演说稿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特色,充分发掘课本的“语用”功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朗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难点:
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二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1.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等8个词语。
2.初步接触演说稿,了解演说稿的文体特点。
通过品读语句,领悟演说稿语言表达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通过品读语句,领悟演说稿语言表达的特点。
通过学习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引入新课
(一)了解写作背景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 )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演说稿,一篇150多年前印第安酋长的演说稿。题目叫: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齐读课题)
3.这位酋长名叫西雅图,所以这篇演说稿又称《西雅图酋长的宣言》。这篇演说稿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板书:演说稿)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突显“神圣。让学生感知题眼,关注关键词,也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了解学情
3.检查预习
①嗡嗡、麋鹿、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 (后鼻音指导)
②指导生字“眷 骏”
③字词训练题辨字组词:眷( ) 卷( ) 劵( ) 骏( ) 俊( ) 竣( )
④抽读课文片段
【设计意图:了解学情。通过检查预习,梳理字词要点,强化新知。抽读片段,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
4.就是这个地方,在美国的西北部,绿草如茵,古木苍天,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色。让我们随着音乐走进西雅图这片圣神的土地。(出示资料 欣赏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感知全文做铺垫,为学生理解土地在印第安人心中“神圣”的地位,埋下情感基调。】
二、初识文体,理清脉络
(一)初识文体
1.师述写作背景:这里曾经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印第安人,(课件:印第安人、写作背景的资料)可是有一天,他们不得不放弃这片朝夕相处的土地,交给白人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写下了这样一篇真情洋溢、感人肺腑的演说稿。开篇西雅图酋长就以不容置疑的铿锵语气向人们宣告:(出示句子: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3.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4.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中心——观点)
5.小结:这是一篇演说稿。演说稿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板观点鲜明)
(二)理清脉络
1. 根据反复出现的这句话,试着把这篇演说稿分为总起、分述、总结三个部分。学生交流。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
2. 总起和总结部分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分述部分每次强调的内容都一样吗?(不一样,分别强调要善待河水、空气、动物)
3.小结:这是一篇结构清晰的演说稿。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今后你也可以这样来写演说稿。
【设计意图:增强文体意识,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是必要的。】
三、关注表达,品味语言
仅仅关注到演说稿的结构还不够,还要关注语言。这节课我们就聚焦首尾两部分,感受演说稿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阅读,还承载着学习表达方法的任务。利用教材文本提供了材料,巧妙地进行训练,不仅能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而且提高课堂实效。】
(一)聚焦排比,感受神圣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排比)
2.排比句有什么作用?(强调,增强语气)
3. “每一”什么意思?(处处,所有)
4.试着读出这种气势来
每一处沙滩,
每一片耕地,
每一座山脉,
每一条河流,
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
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
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5.排比的好处显而易见,那么我们给它变一变,(出示,比较读)
每一处沙滩,
每一片耕地,
每一座山脉,
每一条河流,
每一根松针,
每一只昆虫,
还有薄雾,白云,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6.你们觉得如何?
7.小结:虽然运用了排比句,但少了演讲稿的能震撼人们内心的语言,句子间的结构变化,使演讲稿更加富有节奏感,
8.再读,感受西雅图酋长的独具匠心的表达吧!
9.请你展开想象为这里景物加上色彩,加上象声词带我们走进那篇神圣的土地吧。
每一处沙滩, 金色、银白 ;每一片耕地, 绿莹莹、金灿灿 ;每一座山脉, 苍翠欲滴、绿得深沉 ;每一条河流, ;每一根松针, ;每一只昆虫, ;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10.具体形象的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可作者为何不一一细写呢?
10.得当的详略句式有为演讲稿增添了感染力,
8.在演说稿中,西雅图酋长通过富有变化的排比句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向人们宣告: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9.男女生合作读。(出示)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种色彩,每一种声音,都是圣洁的;无论是大片的沙滩、耕地、山脉,还是一根松针,一只昆虫,都是神圣的。男孩子们,请读出这里的磅礴,女孩子们读出这里的娇柔。建议大家用“神圣”的口吻这样朗读:
(出示)
男: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
女: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
合: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10.小结过渡。
是啊,一切都是那样新鲜、那样纯洁,没有污染,没有破坏。正如西雅图酋长的宣告(出示句子:合: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西雅图酋长用排比句,向世人宣告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二)聚焦比喻,品味“神圣”
1.请大家继续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本段中哪个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同桌交流
2.句子: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1)自由读读这句话,思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说说“把 比作 ”
(2)比较“是”与“像”的区别。(出示句子比较)
注意这句话中的“是”,如果将其改为“像”,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3)指导朗读
(4)一字之差,分明让我们感受到这里的一切动植物在印第安人心中的份量。
4.紧扣“眷念”深化“神圣”
印第安人对土地不仅是敬畏,崇拜的神圣感,还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你能在演讲稿的结尾部分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5.出示:“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念着母亲的怀抱。”
6.理解“眷恋”(与生俱来 从未改变)
把眷恋一词换成留恋,自己读读对比感受一下,“眷恋”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是一种来自本能的感情,与生俱来,从未改变。而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也是如此。
7.在这儿,西雅图把大地比作母亲,大地上的一切自然都是母亲的孩子,与人类同在大地上的青草、绿叶、花朵,麋鹿、骏马、雄鹰自然就成了兄弟姐妹了。
8.指导朗读
9.小结:一个“是”字,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和眷念表达得酣畅淋漓,我们也更真切地感受到西雅图表达的严谨与真切。读句子
【设计意图:要学生找出印第安人对土地情感的句子,投影“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眷恋”是怎样的感情?然后扣“眷恋”师生共同品味课文第三自然段,突破“是”的巧妙和准确,感悟土地的神圣。】
10.一个“是”字我们明白人类和世间万物都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与世界万物的亲情让(齐读句子)“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让我们学着用《山中访友》一文中“你好……”句式,结合本文2—3自然段的内容和大地上的兄弟姐妹们打打招呼吧。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你好,潺潺的流水!你那清脆的声音回荡着我们祖辈的呼唤。
你好,起伏的群山!你蕴藏着 。
你好, 葱郁茂盛的松柏!你如 。
你好,翱翔的雄鹰!你 。
你好,轻纱般的薄雾!你 。
你好,黝黑的土地!你 。
你好! , 。
你好! , 。
……
11.你们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崇高敬意,那你们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山峦河流,动植物和我们的关系,可以是(唇齿相依 息息相关 密不可分 血溶于水 血脉相连 休戚与共 表里相依 河同水密 鱼水深情)因此,我们和大地上的一切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用第二人称和大地上一切打招呼,体会人与大地密切关系,突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的难点,又达到“语用”目的。】
四、回顾“神圣”,引读小结。
1.引读——
师: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家园——
(生)“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师: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念着母亲的怀抱
(生)“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师: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生)“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师:这就是我们的家园
生: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神圣”,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又引导学生体会了语言文字的美与震撼力。】
五、总结
西雅图鲜明观点,语言生动,首尾呼应的演说稿,向我们表白他们民族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放弃是为了保全,折射出土地在印第安人的眼里是神圣的,我们下节课共同聆听西雅图酋长的殷切嘱咐,走进他的心灵。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小练笔。完成课堂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