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生字:芬、券、盲、纯、汹。
2.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2.通读全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本文写的是一个传说,生动地记叙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放录音《月光曲》。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什么?(对,《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传说《月光曲》。板书课题。什么叫传说呢?“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朗读课文(分节朗读),正音。
(2)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3)新词:
幽静:偏僻、清静。
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本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课文指贝多芬把刚才弹奏的《月光曲》写成曲谱。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4)质疑问难,教师点拨。(简介贝多芬)
3.配乐朗读或范读课文,学生自悟。
(1)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小镇上为皮鞋匠兄妹弹琴的事,主要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
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再读课文,想想本文按总起、传说可以分为几部分。
本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1)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段(2-10)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2)找学生读传说部分,按传说的起因、经过、结果把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一层(2)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奏《月光曲》。
第三层(10)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记录了下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了解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环境·内容,感受《月光曲》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的美,音乐的美。
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情怀
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
活动准备:
师:<月光曲>的乐曲·课件
生:已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熟读课文
一、听《月光曲》导入。
学习内容,谁能简单总结一下主要内容?
课文记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传说”是什麽意思?
问:你们再次听到这首音乐是什麽感受?在音乐声中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 所学内容。
二、进入新课学习
1、播放幻灯片,师生同看本节课活动目标
2.自由读第二到七自然段,小组合作思考以下问题;
a.贝多芬听到谈话,会想些什麽?
b.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为什麽会弹第二首?
3.出示幻灯片:老师配乐朗诵重点段第8、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a.贝多芬看到了什么?
b.找一找课文里是如何描绘《月光曲》的?
c.想一想文章向我们展示了那几幅画面?
出示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三幅画面。
第一幅: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三幅画。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6.找出第八自然段哪些是实写的内容哪些是联想到的内容。用线画出来。
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些都是皮鞋匠听到美妙的琴声产生的联想。
问:从哪些词能看出是想象的内容。“好像”“仿佛”
学生跟音乐朗诵八·九自然段。
从文中找出《月光曲》的曲调。
舒缓,柔和。
明快有力,逐渐增强。
高昂激荡。
小结:多麽美丽的画面,多麽丰富的联想!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今天,我们体会了在记事中加入联想的表达方法,把他运用到写作中去 ,能使我们的文章更深刻感人。以后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不但要把听到的·看到的写出来,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
最后请完整的欣赏一遍《月光曲》。在优美的旋律下,有感情的读一遍课文。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八·九自然段。
3.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