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3、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抓住贝多芬言行举止及感情变化,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乐曲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感受《月光曲》美妙的意境,体会贝多芬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我们班的学生总体上对语文学习是比较感兴趣的,也就是说比较喜欢语文学习。表现出对《月光曲》一文学习有较高的热情,而这一点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而教学中我想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我班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两极分化较大,再加上所学文本《月光曲》与学生距离遥远,因此在学习中我只能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文本特点,适当降低学习难度,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1、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及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乐曲特点,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难点: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及原因;感受联想的画面及乐曲特点,体会联想的好处。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抓住贝多芬言行举止及感情变化,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段落探究,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贝多芬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及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及原因。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伯牙绝弦》一文中欣赏欣赏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满了我们东方的神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支充满异国韵味的曲子——《月光曲》。齐读课题。
2、贝多芬背景简介。你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
3、课文讲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 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世界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贝多芬的《月光曲》,了解这首世界名曲的诞生吧!
二、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开火车轮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3、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认识情况。先来学习一下这些生字词。
(1)学习生字词
(2)运用字理和释意提醒易写错字
4、齐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心境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了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了几次?(2次)分别是哪些自然段?他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一曲呢?这一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2、默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贝多芬散步听到琴声时,心情多么 啊!听了兄妹俩的对话后,心情又多么 啊!请在横线上填上贝多芬心情的词,并说明理由。
3、交流预设:
(1)出示: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①“幽静”:悠闲,心情十分愉快。
渡:听到琴声后,他的心情多么 啊!
②“正是他的曲子”:惊喜。很晚了,还有人练琴,这个人一定非常热爱音乐。
③“断断续续”小路很幽静,贝多芬听出了他的曲子被别人弹奏,并且断断续续,感到好奇,被吸引了,想看个究竟。
渡:正因为好奇,贝多芬走近茅屋,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之后,贝多芬的心情又变得如何呢?
(2)出示: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①同情、感动: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听别人弹了一遍就想学会它,而且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自己弹。却因为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哥哥因为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感到遗憾;哥哥也是热爱音乐的,也是崇拜贝多芬的,但是,家里太穷了,他们买不起门票,很失望。
②指导朗读:妹妹真的是随便说说吗?为什么呢?(盲姑娘觉得哥哥对她付出了很多,不想让哥哥发愁、难过。)盲姑娘对哥哥多么体贴啊!满怀着这人间美好的亲情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吧。
4、小结第一次弹琴原因:可见,贝多芬对于如此热爱音乐,如此相互关爱的兄妹俩抱着同情之心弹了第一首曲子。
5、那么,他为何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他当时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1)比较句子,理解:纯熟,体会遇知音的激动
①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练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②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2)听了盲姑娘的赞叹,贝多芬此时的心情如何呢?激动、惊喜。为什么?
①一个贫穷的盲姑娘,却如此地热爱音乐,我该再为她弹奏一曲。
②我在这所茅屋里遇到了真正听懂我的音乐的人,真是幸运啊!她对我的曲子怀着那么深厚的感情,她是我的知音啊。
(3)是啊,犹如伯牙遇见子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或背)心中遇知音的那份激动与狂喜让贝多芬百感交集,借着清幽的月光又轻轻地按起琴键来。
6、小结第二次弹琴原因:可见,贝多芬第二次弹琴的原因是——遇知音
7、学到这里,你觉得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8、请默读最后一段,找找穷兄俩听得怎样?(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此刻,贝多芬十分激动,从哪个词看出来?(“飞奔”是什么意思?)贝多芬如此急切地想把这首曲子记录下来,这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四、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第一支曲子: 同情 感动
第二支曲子: 遇知音 激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感受乐曲特点。
2、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段落探究,交流解决重点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乐曲特点,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感受联想的画面及乐曲特点,体会联想的好处。
一、复习导入:
1、艺术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为她弹第一首曲子的原因是什么?为她弹第二支曲子的原因是什么?
二、学习第9自然段
1、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于是,《月光曲》就这样诞生了。皮鞋匠兄妹静静地听着,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请同学默读第9自然段,用吧“﹏”画出相关的语句。
2、他们所看到的画面是真的存在吗?(联想)从哪些词看出?(好像、仿佛)
3、皮鞋匠联想所看到的画面是一层不变的吗?用斜线将不同的画面区分开来。
4、谁能根据理解画出三幅画面,并说明理由。
①月亮初升
相机理解词语: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霎时间
②越升越高
③月光照耀
5、感受乐曲特点:是什么原因让皮鞋匠的联想发生了如此的变化?(乐曲的变化)每个画面分别会是什么样的乐曲特点呢?请选择合适的答案,并说明理由:A.舒缓柔和 B曲调出现波折,气势逐渐增强 C.高昂激荡,节奏越来越快
6、分画面相机配乐,指导朗读。
7、从皮鞋匠兄妹的联想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乐曲的美妙,还能感受到什么?(贝多芬琴技高超)
8、指向表达:比较句子,体会联想的好处。如果去掉联想的句子,只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大家读一读,那种写法好,为什么?
9、小结联想的好处:是啊!这些联想是多美啊!有了联想《月光曲》的旋律是多么优美啊!贝多芬不愧是“乐圣”,琴技实在是太高超了!让人听了就产生了如此美妙的联想。所以,写作时,恰当运用联想,可以使文章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意境!
三、读写结合,学会联想
1、优美的音乐常常令人遐想,下面,老师请你们听《森林狂想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交流各自的联想。
3、小练笔:听着《森林狂想曲》,我深深地陶醉了,我好像……
4、反馈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罗曼·罗兰《贝多芬传》;
2、欣赏贝多芬交响曲《命运》;
3、修改小练笔;
4、背诵第9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联想的画面 乐曲的特点
1、 月亮初升 轻幽 、舒缓、柔和
2、月亮越升越高 曲调出现波折,气势越来越强
3、月光照巨浪 高昂激荡、节奏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