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圈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品读细节,体会嘎羧的忠诚于善良,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写话练习。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想象、感悟、抒写,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感受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间的情谊。
六年级的学生在对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上已经比较善于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学习,比如《怀念母亲》中抓“抱终天之恨”来学习失去母亲的悲痛之情和作者对母爱的渴望;《穷人》中抓重点词“忐忑不安”来学习桑娜的心理活动。在朗读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朗读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通过读中感悟,感悟体会后再来读文,这样的方法的训练下学生朗读水平也有了提升。在读不好时,老师适时的指导、点拨能极大地帮助他们,朗读也会更出色。特别是课堂上的读写结合,学生已经很爱这样的学习方法了,语文素养也在提升中。
第一课时,学生就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了它对象鞍的深深怀念之情。这样的感悟基础对于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以上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在平时的观察、了解中总结出来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所以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之一是让全体同学动起来,动脑思考,动手画写,动口交流,动耳倾听,用心感受。让学生主动、会动、爱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这是本节课设计理念之二,即在读中想象嘎羧的内心想法,体会感悟后再来朗读,通过朗读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对文中主人公的理解。
升入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能力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来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交流。所以,本节课设计理念之三便是让学生学会用“圈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品读细节,体会嘎羧的忠诚于善良,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并将这样的学习方法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进而形成能力。
教学与活动策略:抓住文本主线,凸显重难点;
品读细节,感悟情感,填补文中空白;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百度在网上搜索《最后一头战象》的相关教学材料。 2、课件
1、课文围绕“嘎羧”,写了哪些事情?
2、上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重披战甲”,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嘎羧的情感,我们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品读细节、感悟情感的?(圈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
今天我们用这个方法继续学习“凭吊战场”和“庄严归去”这两部分。
(二)深入研读“凭吊战场”。
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圈画出关键词。
(2)用抓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完成练习,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久久凝望”里仿佛看到了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那“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 ,也许是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 ,也许是 ,也许是在 。)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2、学生自学、完成练习、交流分享。
师点拨引导、相机指导朗读:
(1)“久久凝望”里仿佛看到了什么?(二十六年前,战象们奋勇杀敌的场景。)读出这种“久久凝望”的感觉!
(2)那“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什么?也许是什么?(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读出这种“亲了又亲”的深情!
(3)“震耳欲聋的吼叫”仿佛在说什么?(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用朗读表达这种情感吧!
3、师生对读,老师读想象的内容,同学们读文中句子:(课件)
师: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它来到打洛江畔,打洛江水一如26年前那样奔腾向前 -----生1: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师: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战象们奋勇杀敌的场景!----生2: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师:那是嘎羧曾经奋勇杀敌的战场,那是洒满战友鲜血的伤心之地---生3: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师:那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是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是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生齐: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4师:我们通过想象,通过朗读体会了嘎羧内心的情感。此时的嘎羧已经完全不同于两天前的样子,前文中这样写到:(课件)
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而此时的嗄羧什么样?(课件)
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指名学生读。
师:这真是鲜明的对比呀!
这不再是一头即将辞世的老象,而是
师:是呀,此时的嘎羧内心涌动着战斗的激情,就像发起冲锋的战士一样,焕发了青春的英姿。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读出它的内心的激动吧!
6、总结:在这段中,作者主要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刻画嘎羧,我们边读边想象,走进了它的内心世界,体会了它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庄严归去”
师: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齐声读一读。
1、学生齐读。
2、思考:在这部分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课件)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同学们,前文中有过这样的介绍: (课件)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但嘎羧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师:26年前,它曾经和战友们在这里浴血搏杀,26年后,它仍旧要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此时嘎羧(课件)
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师: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生接读: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临终的时刻,3、嘎羧他又在想什么?(学生写话)
交流分享。
师:是呀,历史不能忘怀,期盼世界永远和平,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四)整体读文,情感升华
1、师引读: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嘎羧最后的生命历程吧。一日做士兵,终身为战士,嘎羧26年后,仍忘不了它的象鞍:课件(指名读)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大家读读。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pé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ǒng)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26年了,它也忘不了曾并肩作战的战友,大家读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总结: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我们也读懂了嘎羧的心,这是一头( )的战象。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简直是一位( )
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
学生为英雄写赞歌。
交流分享。
同学们,我们用赞歌送英雄!
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难怪作者说:“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人心。
(五)拓展阅读,体会动物情感
我们可以阅读他的《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一定会更深刻了解刚才读的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