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学生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关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还不熟悉,农村的孩子阅读量比较窄。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听音乐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是一首什么音乐?(播放高山流水)它的作者是两千多年前的伯牙,在伯牙身上有一个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它就是——伯牙绝弦(板书课题)注意弦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
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指导。
3、老师范读。
4、同桌之间互读。
5、再指名读并评价。
1、出示课件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善哉:
志在高山: 峨峨:
伯牙所念: 伯牙绝弦:
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词语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
(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
(3)联系上下文。
1、伯牙为什么要绝弦?(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说)
生: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再也没有知音了,乃破琴绝弦。
师:板书知音
①、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②、小练笔:
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
如:清风徐徐、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明月姣姣、白云悠悠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
③、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文中的话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在没有遇到钟子期前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失望、寂寞、孤独)
后来终于遇到钟子期的心情是怎样的?
(快乐、高兴、激动、心潮澎湃)
1、于是,他们相约第二年中秋老地方见,然而,世事难料,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赶到汉江边,迎接他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堆黄土和一块冰冷的墓碑。
子期呢?——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面对着一堆黄土伯牙想起去年他们相遇的情景。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据说,在子期墓前俞伯牙曾写下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课件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无人理解的日子中去,想起与子期共处的种种欢乐,他又怎么能不加倍思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同学们,读课文。
4、师:这真是(课件出示)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园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子期一死,谁是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感动吗?感动,就让它留在心间,把它背下来。
齐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