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习文言文兴趣。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文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高山流水般知音之情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注意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插图了解文句大意,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经典诗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
伯牙绝弦
一.补充诗句,引入课题。
二.揭示课题,质疑“绝弦”
1、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
2、了解伯牙(出示课件:伯牙资料),解释“绝”、“绝弦”。
3、质疑为什么“绝弦”,引入课文。
三.反复读课文,读出节奏和韵味。
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地读两遍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2、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停顿和断句。
3、指名朗读,要读出节奏和韵味美,适当评价。
四.读懂课文1—4句,体会知音相遇的原因和喜悦。
1、知音相遇:学生思考:
1)文章中写了两个人?(板书:伯牙 钟子期)
2)俩人因何相遇。(琴声)
3)从课文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4)这句话写出了他们什么特点?(板书:善鼓 善听)
5)这句话中哪个词最突出了他们的特点?(善)
6)“善”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擅长 善于)
7)说说句意。
8)指名读,齐读,读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课文哪两句话具体写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自读课文,用笔作出标记。
3、全班交流。
4、深入理解体会。
1)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学生思考:
*读这句话,想想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哪个词是在写心里所想?带着理解读这句话。
*伯牙弹到高山时,钟子期的脑中浮现出怎样的高山?指名说。钟子期用那个词表达出来的。(峨峨兮)还有那个词?(泰山)指名读,读出泰山巍峨的气势来。
*从钟子期的话中还有哪个词看出他善听?(善哉)这个词什么意思?学生试读,齐读,读出对伯牙的赞美。
*注意语气词“兮”,为什么连用两个语气词?(为了表达强烈的赞叹)再读,读出强烈的赞叹。
2)课件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说出自己的理解。
*“洋洋兮”意思。(宽广浩荡)
*指名读,齐读,读出江河的宽广浩荡。
3)(出示课件词语)练习“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句式。
4)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懂得,这正是(出示课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说自己的理解。(板书:所念 必得)
*“念”什么意思?
*师:伯牙心中所想,钟子期从琴声中一定都懂得,这样的朋友,我们就称之为“知音”(板书:知音)
*指名读,齐读句子,读出理解。
*思考:伯牙用琴声能表现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伯牙要表现高山流水,他要用高山流水表达什么,钟子期都听懂了?
师:古人往往以琴言志,表现高山,说明自己有高山版的远大志向,表现流水,说明自己有江河般宽广的胸怀。伯牙弹高山流水,钟子期能够知道他的志向和胸怀,所以说是知音。再读这句话,读出这样的理解。
*这样的知音难遇呀?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课件伯牙名满天下)学生阅读了解原因。
*师:此时,伯牙终于找到了知音。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伯牙者钟子期也,指引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让我们伴着古筝曲再读课文前4句,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喜悦和真情。学生齐读。(出示课件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五.学习最后一句,感受俞伯牙失去知音之苦,
1、理解最后一句话,体会伯牙心情。(板书:绝弦 之死)
2、解读失去知音之痛。
3、齐读伯牙悼念钟子期的短歌。(出示课件)
六.总结全文:师:古人的情怀,往往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去领悟,高山依旧,流水依旧,只是高山流水间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让我们在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的乐曲声中记住这个千古流芳的故事,延续这段永远不变的友情吧。(出示课件播放)生再读课文。
板书设计: 伯牙 善鼓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 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