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面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六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 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
(屏幕展示鲁迅画像)
同学们,这个画像是谁呀?(鲁迅)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他短暂的一生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并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年轻的汽车公司售票员阿累,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在他的眼中,鲁迅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
出示阅读提示:
(1)大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品读。
(2)找同学读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
(3)出示课件,同学们自由读鲁迅的外貌描写,仔细体会。
(4)小组讨论,从这些外貌描写中发现了什么?
(5)集体交流,由组长汇报。
发现一:这些外貌描写都写出了鲁迅的瘦,与学生讨论:鲁迅为什么如此瘦?它具有怎样的精神?用鲁迅先生自己的一句诗来描述他?
发现二:鲁迅先生很精神,讨论:由此可见鲁迅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发现三: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 的写作顺序。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
发现四: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 。
(6)说说阿累给了我怎样的关怀?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7)鲁迅诚恳的推荐别人的书,他又是个怎样的人?
小结:廉价买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陈可推荐别人的书,多么的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同学们,这短暂的一面给了阿累什么影响?(学生读相关语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鞭策着阿累不断进步,这一面让阿累牢牢地记在了心中,也希望能深深地留在我们每位同学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