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中华少年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本文是一首诗歌,这里就以朗诵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学,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吟诵诗句理解诗歌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有代表性的祖国风光,如雪山、台湾岛、草原、黄土高原、黄河、赛龙舟、中秋夜色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通过吟诵诗句理解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热情。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单元前几篇课文里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季羡林先生所怀念的“两个母亲”,还有《彩色的翅膀》里面边防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精神,都体现了人物浓浓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一课——李少白写的这首诗更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幻灯片展示课题:中华少年——李少白
二、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理解诗的内容。
1、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并提出要求:小组成员要积极回答上课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各小组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句子,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幻灯片出示生字生词,每个小组各读一行,要求读得正确,读得响亮。
莽莽昆仑、刚劲、水浒
女娲、大禹、蹒跚、皎皎
欢歌劲舞、纤夫、噩梦、璀璨
给予、芦笙、唢呐、比翼联翩
4、听朗读材料,注意学习朗读材料中朗读的方法和语调。
教师指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5、幻灯片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应的画面,小组朗读屏幕上的句子,教师给予指导并让小组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1)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内容:带着自豪的感情去读,齐读的句子要读出气势。通过理解诗句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来自神州大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指定甲乙丙丁四位学生朗读屏幕上相应的句子,然后四人齐读第一节最后一句。)
(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节内容:读出昆仑山的巍峨,语气要重;读出雪花的轻盈,语气要轻;读出红棉的热烈,感情要充沛。通过阅读理解第二节诗的内容:祖国的锦绣山川。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节内容:读出“水浒”“三国”的英雄豪气;枫桥钟声、大漠孤烟的语速要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本节内容都是包含了祖国哪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内容。(《水浒传》、《三国演义》、《枫桥夜泊》、“大漠孤烟直”、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冬子雷锋的故事)通过阅读理解第三节诗的内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4)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节内容,了解和“端午节、哈达”相关的传说故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本节诗中提到哪些优秀的民族传统。(端午节、中秋节、敖包会、献哈达)通过阅读理解第四节诗的内容:祖国优秀的民族传统
(5)让学生说出第五节诗中所包含的历史事件?(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史,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革命先驱者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改革开放)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节内容,通过阅读理解第五节诗的内容:回顾祖国的艰难历程
(6)指导学生朗读:第六节和第七节写了中华少年的誓言,读起来要有力度(尤其是四个“要做”的句子)。第八节进一步表达了中华少年振兴中华的坚强决心,读的时候要铿锵有力,并表达出作为中华少年豪迈的情怀。在朗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代表一个角色朗读相应的内容。
三、小结与作业
1、幻灯片展示课文结构,梳理全诗内容。
2、作业:课下和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