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⒈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⒊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⒋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⒌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体会重点词含着的意思,根据重点句段感悟思想感情。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从贝多芬所见所闻,感受贝多芬的所思所想,并体会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课题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⒈读题。
⒉学生介绍月光曲,理解“传说”。
⒊预习汇报:《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⒋组织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
⒌允许学生要归纳时的不全面和不准确,并导入下文教学。
说明: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抓人物的情感变化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内心情感。
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⒈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书:好奇)
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⒉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角色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板书:触动)
⒊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⒋学生交流。
⒌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读贝多芬与盲姑娘的对话,引导提出疑问并小组内讨论解决。
●盲姑娘为什么看不见却知道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贝多芬弹了一曲满足了姑娘的愿望为什么还要弹一曲呢?
●贝多芬弹为什么没有回答?贝式芬为什么称姑娘为您
⑶指导朗读对话,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中,从而感悟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板书:百感交集)
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
感受意境,指导概括。
⒈ 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
⒉ 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板书:记录 谱成)
⒊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情感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结并明确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
课后朗读关于月光曲联想的段落,想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