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本课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老人对海鸥和海鸥对老人两方面的描写,用几幅动人的画面,抓住细节,传达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和震撼人心的亲人般的情谊。很多学生养过小动物,对于动物富有灵性的表现有一定的体验积累,同时还学习过几篇反映人与动物深厚情谊的文章,如《珍珠鸟》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感情真挚,这些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想让那份震撼人心的情感达到能令学生感同身受的程度,有一定难度。
处于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那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抓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边读边想,提出问题;读文章,想画面;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表达效果等,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入情入境地感受人鸥真情。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懂得动物也是有灵性的,万物都有感知爱的灵性。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一)感知课文,酝酿人鸥亲情。
1.齐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初步认识到老人与海鸥的特殊关系,为后文的学习营造“意想不到”的氛围。
2.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引导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确定研读重点。
(二)品味语言,感悟人鸥亲情。
1.请同学们关注课文中重点描写老人的1-13自然段,看看老人的哪些举动打动了海鸥的心,用波浪线画下来,并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生默读思考,圈画批注。
3.交流重点语句。
预设一: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欧送餐,跟海鸥相伴。
(1)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褪色”等词语,感悟老人生活节俭,但却数十年如一日来喂海鸥有多么不容易。
(2)老师补充介绍喂鸥老人生活拮据的故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人对海鸥那份与众不同的爱。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一定打动了海鸥的心。
预设二: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1)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最令自己心动的细节,体会老人对海鸥无微不至的照顾。
(2)也许打动海鸥心灵的还有老人的这份细心。正是这份细心的呵护,才换来了海鸥的信任,也才有了这样一幅颇富诗意的画面。指导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读出老人与海鸥默契、和谐的美。
预设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理解“亲昵”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谁亲昵地跟你说过话。
(3)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也用这样的语气、语言对海鸥们说说话。
(4)小结:这亲昵的语言里全是关爱,海鸥怎能不被打动呢?
4.师小结:在老人眼里,海鸥还仅仅只是鸟吗?
(三)读悟结合,体会人鸥亲情。
1.师动情地渲染老人去世的消息,引导学生读出最令自己“意想不到”的情景。
2.海鸥不能像人一样说话,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化成了动作,找出文中海鸥的语言。
3.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动作后面海鸥的语言,体会海鸥悲痛、不舍的心情。
(四)总结全文,引发人生思索。
1.回顾上课伊始大家共同提出的问题,深化主题。
2.小结:动物们也是有灵性的,孩子们,万物都有灵性,只要我们善意的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他们也会用爱来回报我们的。
五、板书设计
老 海
与
人 鸥
↘ ↙
像 亲 人 一样
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感动你的句子,并写上你的感受。
2.阅读有关小动物的文章,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