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好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好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读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好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1、师出示课文第三段,让学生填空并朗读感受.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内容填空并体会情感。
【由一个填空题的形式导入新课能简洁高效的带领学生检复,更快地回顾文章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快速朗读课文3-13段,画出能够体现老人待海鸥就像自己儿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读文 ,勾画相关内容 ,做好批注
【由一个中心问题引领学生展开对课文的学习,有利于缩短课堂教学的时间,更有利于学生更好抓住主要内容深入学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喂海鸥:
1、师播放老人喂海鸥视频一,学生观看。然后师带领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老人喂海鸥的动作描写:很小心、退、撮这些词感受老人动作娴熟。从“扫”“立刻”感受老人和海鸥之间配合默契。学生抓住重点词感受老人动作的娴熟,和海鸥配合的默契。
2、在学生充分谈出感受后,让学生朗读段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真挚感情使学生从理解与玩味中获得阅读的愉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有体验地朗读课文,获取阅读体验,在充分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从而感悟文本的妙趣
(二)呼唤海鸥:
1、带来学生从老人为海鸥起名字,呼唤海鸥再次感受到老人当海鸥就像自己的儿女。
学生有感情读文,朗读 感悟,汇报学习成果
讲解过后师利用白板播放老人喂海鸥时的视频资料,学生用心去观看。
【设计意图此环节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并培养学生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同时反复的朗读课文,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熏陶】
1、教师介绍老人资料带领学生更深入的走近海鸥老人吴庆桓。随后播放视频“老人与海鸥二”带领学生走近老人的家里,紧接着过渡语导入第二部分,此时白板播放老人与海鸥曾经交往的图片并配乐《初雪》。学生认真倾听,用心体会,感情得到升华
1、让学生画出当海鸥看到老人遗像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书思考。
2、带领学生抓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白衣天使”“扑”等词感受海鸥对老人那份浓浓的不舍之情,感情得到升华
3、引领学生带着深厚的感情来补充一首小诗。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老师出示的填空题。
4、全班起立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师有激情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带入情景,更好地体会课文感情。同时言简的小诗更容易引领学生心灵的震撼】
1、教师介绍老人资料带领学生更深入的走近海鸥老人吴庆桓。随后播放视频“老人与海鸥二”带领学生走近老人的家里,紧接着过渡语导入第二部分,此时白板播放老人与海鸥曾经交往的图片并配乐《初雪》。学生认真倾听,用心体会,感情得到升华
1、让学生画出当海鸥看到老人遗像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书思考。
2、带领学生抓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白衣天使”“扑”等词感受海鸥对老人那份浓浓的不舍之情,感情得到升华
3、引领学生带着深厚的感情来补充一首小诗。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老师出示的填空题。
4、全班起立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教师有激情的导语可以把学生带入情景,更好地体会课文感情。同时言简的小诗更容易引领学生心灵的震撼】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这是第二次教这篇课文了,为了提高效率,我设想就是围绕两大问题开展教学:1、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老人爱海鸥?2、老人死后,发生了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学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基本流程如下:默读课文——画出句子(能体现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写体会(批注)——小组讨论——汇报(全班交流)——师生点评。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展开想象,丰富文本内容,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在品味描写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中抓住三个“褪了色”体会老人的无私,适时让学生补充课前查找的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故事;抓住“背已经驼了”体会老人年纪很大,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每天坚持步行二十余里给海鸥喂食(因为工资不多,全节省下给海鸥买饼干——无私,对海鸥就像对自己的儿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水到渠成,因为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品味词句,理解情感了。
这节课带给我最深的一点感受是只要大胆放手,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并且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他们自己也能找到答案,这是一件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