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手抄报>节日手抄报>清明节手抄报
  • 资料信息
  • 科目: 

    清明节手抄报

  • 格式: 
  • 大小:     
  • 时间:  2020-12

清明时节感恩祖先手抄报

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该文件

清明节是一个凝聚着多元文化的节日,它至少有六重含义。

一为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地球绕日,运行不息,清明节时,气清景明,万机勃发。

二为农事,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过了清明,开始农忙。

三为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的寒食,相传纪念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后面介绍)。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冷食。清明禁火,或为拜火的遗风。后逐渐清明与寒食合为一节。苏轼有著名《黄州寒食帖》传世。

四为踏青,就是桃花盛开,民众踏青郊游。

五为民俗,清明射柳,是一种寓军事于娱乐的节日活动。辽南京、金中都,从朝廷到庶民,仕女云集,风气极盛,表现了习俗的民族性。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城民众,还荡秋千,嬉戏为乐。

六为扫墓。总之,清明节期间,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又有融入欢乐的愉悦赏春;既有追思先人的忆旧悲酸,又有清新明丽的欢庆景象。

当然,清明扫墓是普遍的民众社会心理。这种心理特征是“感恩”。西方有感恩节,中国的感恩节就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伦理文化价值,应是“感恩”二字。

清明“感恩”来历,有个历史故事。《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公子重耳,早年患难,四处流亡,备受屈辱,历尽磨难。贤士介子推同他患难与共。重耳在没有饭吃时,“饥而从野人乞食”。传说重耳一日饿晕,介子推“割股充饥”,就是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他吃。重耳流亡十九年,六十二岁,回到晋国,做了君主,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封赏旧臣时,介子推“亦不言禄,禄亦不及”——不求功禄,未受封赏,晋文公是忘了封赏介子推,还是另有考虑呢?史无记载,不得而知。介子推隐遁绵上(今山西介休县南的绵山),后来死去。晋文公为感恩介子推,传说封此山为介山。后人编出介子推遗留给晋文公“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的血诗。其实,人们在清明时节,祭扫祖坟,感念深恩,比此故事时间更早。

清明扫墓,是老北京的一个传统习俗。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书里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北京内城和外城的居民,或乘车骑马,或徒步行走,男女老幼,带着供品,去到郊外,清明扫墓。

实际上,在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内地到边陲,都有清明扫墓的习俗。这主要是对先祖、对先贤、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于先祖,《孝经》开宗明义说:“夫孝,始于事亲。”为什么要事亲呢?道理很简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对子女有生养、抚育、教导、慈爱的大恩大德,所以对待父母——生要孝养,病要孝侍,死要孝葬,清明时节要孝祭。古人很重视孝,认为“五刑三千,不孝为大”。扫墓活动即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

于先贤,对直系血缘祖先是这样,对中华共祖黄帝也是这样,我去瞻仰过陕西黄陵,现在每年到了清明时节,都要举行海内外华人的庄重公祭。对孔子、孟子、老子、孙子等先贤,还有对元、明、清三代为北京、为国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和于谦、袁崇焕等先贤,以及其他先贤,都要心敬、行敬,在清明节扫墓期间,别忘记他们,要敬祭先贤。

于先烈,一百年来,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为民众的正义,为抵御外敌侵略,为救民于水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值得后人敬仰,也在清明节进行祭奠。

清明祭奠先祖、先贤、先烈,重在感恩。对先祖要感恩,对先贤要感恩,对先烈要感恩。感恩,则重在敬。儒家学说,重视“敬”字:“修德之功,莫大于敬。”敬,要敬天、敬地、敬祖、敬民、敬业、敬己。古人云:念念敬,时时敬,事事敬,处处敬。就是每念、每时、每事、每地都要敬。心存虔敬,行必谦恭;做人处事,谦虚谨慎。人们常说:“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普遍真理。古人的修养箴言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值得记取。

一首清明诗,流传千古,每年清明都会被人们反复吟诵;一幅清明画,堪称国宝,却很少被人提及。同样是清明时节的主题,为什么会有两种境遇?

清明时节感恩祖先手抄报

清明时节感恩祖先手抄报

清明时节感恩祖先手抄报

清明时节感恩祖先手抄报

清明时节感恩祖先手抄报

清明时节感恩祖先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