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释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培养间真挚的友情。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我设计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课件。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1、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文言文。这个故事讲述了发生在2000多年前春秋时候的一个故事。
师: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2、了解伯牙吗?结合预习,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呢?
师:绝弦表面上是割断琴弦,其实还指不再弹琴。
3、伯牙是名满天下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为什么要绝弦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故事。
1.学生用自己的节奏大声自由读课文,至少读2遍,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通顺了吗?古文的朗读与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请看大屏幕,按照提示的停顿再来读一读吧!
3、指名读课文。
4、指导读最后一句。
师:几遍读下来,我们已经知道了文章写了哪几个人?板书:(伯牙、钟子期)
师: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他俩的特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齐读这句话。
2、读读课文,哪句话体现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特点?请用横线划出来。
3、指生读,用自己的话描述钟子期善听的特点。
4、师:同学们读书就应该是这样,要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个句子跟哪个句式类似,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
5、师:不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里的“念”跟前文中的哪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6、读文,感悟:钟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而且听懂了这位名满天下的琴师倾注在琴声里的什么呢?(心声)这样看来,钟子期“所得”不只是伯牙的琴声,他也道出了伯牙的什么?(胸怀)
7、想象,你就是伯牙,遇到了子期,你会有怎样的感慨呢?请续写。(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8、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齐读这一句。
9、齐读全文,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的情意。
10、多种方式读文,进一步体会伯牙绝弦故事的凄美和人们为那伯牙破琴绝弦的唏嘘不已。
11、背诵全文。
12、总结:没错,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要怀揣着愿望在天地间寻觅着我们的知音。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诗人王安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都用自己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伯牙绝弦的这个故事,在近代更是被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追求知音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