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月光曲》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幽静的莱茵河畔,不期听到了盲姑娘的琴声而受到触动,不请而进的他看到穷兄妹俩又心生感动,便为其弹奏一曲,可他没想到遇上了知音——一位对音乐痴迷且极富音乐理解力、有极高音乐素养的盲姑娘,因此内心激动不已以至不答而弹,在那个月光如水、情感如潮的时刻,即兴创作出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月光曲》一文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它是一篇如《月光曲》一般时而轻柔徐缓、时而沉重刚健、时而高昂激越的情感丰富的文章。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展开全文,与此同时,穷兄妹的思想感情与贝多芬的内心创作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虽然文章这一明两暗三条线索相互渗透,交织并行,但文章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全文——那就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过程中的情感起伏线。因此,引导学生抓住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所在。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等词语。
2.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3.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悟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多媒体课件
1.自主学.习生字:蜡 陌 键 录 茵 盲 霎 粼
正确读写:谱写 幽静 失明 纯熟 清幽 微弱 陶醉 苏醒 飞奔 恬静 断断续续
2.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贝多芬。
3.本文讲的是:有一年秋天, 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 钢琴声所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___ 的对话, 的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 的传奇故事。
4.仔细研读课文,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1)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句话中有两个“您”,第一个“您”表示 ,第二个“您”表示 。
(3)贝多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是因为他觉得盲姑娘是自己的 。
5.自由读第八、九自然段,用直线画出皮鞋匠兄妹联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实的句子。
6.细读联想的句子,说说乐曲的旋律有什么变化?请用三个词语来概括。
1.课前播放《月光曲》营造氛围
同学们,知道刚刚听的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月光曲)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贝多芬)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说到,并且也做到了。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你们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展示生字词,以分组竞赛的方式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师:用简短的语言点评——生字重点读音)
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让老师惊讶,相信接下来的问题大家一定能学得很好,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有一年秋天, 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 钢琴声所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 的对话, 的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 的传奇故事。
师:如此美好的月光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
1、仔细研读课文2-7自然段,结合前置性学习单第4题,小组内交流,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师: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很认真,一定都找到了答案,我们一起来交流!
(1)不期而听动真情(感动) 课件出示兄妹俩的对话
从兄妹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贫穷 兄妹情深 爱音乐)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师:贝多芬被兄妹俩深深的感动了。板书:感动
(2)不请而进遇知音(激动)
贝多芬感动之余,推门而进,为兄妹俩弹了一首曲子,盲姑娘激动的说了一句话,你们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她激动的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这句话中有两个“您”,第一个“您”表示 ,第二个“您”表示 。
在这么一个小镇上,在一所茅屋里,贝多芬遇到了一个能够多凭借音乐与他进行感情交流的人——(知音),他此时的心情一定是——(激动万分)
(3)不答而弹醉知音(触动)
贝多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当他们听完第二首曲子时有什么感受?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板书:感动——激动——触动
师:贝多芬只想为姑娘再弹一曲,于是月光曲诞生了,那么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八、九段)
师:好,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三个活动。
1、自由读第八、九自然段,结合前置性学习单第 5 题,小组内交流写实与联想的写作方法。(用直线画出皮鞋匠兄妹想象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现实的)
2、小组汇报,教师引导
(1)学生汇报时出示第九自然段,分清写实与联想的句子。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写实)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联想)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写实)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联想)
师:同学们看,写文章不一定只写听到的,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好好读一下这段话。
(2)感悟联想的句子,体会旋律的变化
分三个部分读联想的句子,出示相关图片,使语言文字、图片、想象相结合。
板书:月亮照耀 波涛汹涌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3、师生配合,深情朗读
男生读皮鞋匠联想的部分,女生读妹妹联想的部分,老师读写实的部分。
同学们,作者用巧妙的文笔将月光曲以文字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下面我们也来试试。
请同学们仔细听一段音乐,用心去感受,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你想象的画面写下来。
开头: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
结束语: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月光曲》,在这优美乐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