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至于课文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
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
学: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出示恰当的停顿,对照、修改,再次练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名读,评价、指导。
三、理解课文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
学:结合书上和老师所给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自主探究每句话的含义。
善:擅长,善于。
若:像。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谓:认为。
乃:就。
复:再,又。
同桌交流,互相纠正。
全班交流,同时完成以下问题:
(1)善的不同含义
(2)念与哪个字意思相同
(3)指导朗读
(4)感受古文言简意赅的特点
5、提问:联系课文,说说什么是知音?
6、研:文中的那两句话最能让我们体会到伯牙与子期是知音?画一画,做简单批注。
7、交流展示,同时完成:
(1)拓展:
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海浪等变化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楚王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吧!”伯牙只好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大醉,有些人还在琴声中睡着了。
(2)练: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钟子期曰:“善哉, !”
清风徐徐 芳草萋萋 明月皎皎
春雨绵绵 雨雪霏霏 云雾蒙蒙
(3)师生交流: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终于找到了,他的心情如何?
他会发出怎样的感叹?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伯牙会说什么?
(4)拓展: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5)指导朗读
四、再次练读
1、引读
2、背诵
五、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