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 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朗读感知、领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3、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通过多读、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而且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我们来欣赏这幅图,想一想,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描绘这幅图呢?对了,高山流水它不仅可以描绘一幅图画,它还是一首有名的曲子。这首曲子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伯牙绝弦》讲的就是这段友谊。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齐读课题,读准“弦”的字音。“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学生欣赏图画,自由回答(高山流水)
学生借助注释理解“伯牙绝弦”的意思。(绝,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琴弦。)
二、自主学习、 朗读感悟
出示朗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试着疏通文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读,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听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教师播放范读课件)
4、教师重点指导个别句子,全班朗读。
如:课件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反复读课文,根据注释,说说对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理解。难理解的小组合作探究。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二)、理解课文内容后,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找出文中原句,说说你的感受。
2、再读课文,想一想: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互称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对此你有何感受?
4、我能把这篇古文改写成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并谈谈对友谊的看法。
5、教师巡视指导。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鼓:弹。 善:擅长、善于。
句解: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句解: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流过我的心中)!”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句解: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
4、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谓:认为。
乃:就。
句解: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二)、理解课文内容后,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找出文中原句,说说你的感受。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再读课文,想一想:伯牙和钟子期为什么互称知音?找出文中原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对此你有何感受?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我能把这篇古文改写成小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并谈谈对友谊的看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说)。
四、展示交流
教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纠正、补充、点拨。
学生分组展示合作探究内容。相互质疑、补充。
五、教师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得知子期已死的消息,悲痛欲绝的伯牙摔破自己的瑶琴,并写下一首短歌,来祭奠自己的知音子期,祭奠这一段旷世友情,请听:
(出示课件)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好一个“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同学们,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你是怎么看待伯牙这一举动的,怎样评价俞、钟二人这一段友谊的?
4、教师小结:“伯牙子期情意重,高山流水千古传”,让我们伴着这美妙的乐曲,再次感受他们的友谊,也感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的语言魅力。(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学生背诵课文。)
1、学生齐读、感悟。
2、学生联系课文感悟回答(断了自己的前程;断了自己的心弦;断了自己的希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学生有感情地齐背课文。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绝:①断绝 ②穷尽 ③走不通的 ④独一无二的 ⑤极、最
伯牙绝琴( ) 斩尽杀绝( ) 绝处逢生(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善:①擅长、善于 ②好 ③善良 ④容易,易于 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 )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心怀不善()
多愁善感( ) 善始善终( ) 英勇善战( )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期死,伯牙谓世___________。
①句子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边的诗,回答问题。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