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穷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本课创新设计在于:问题导入的设计和课后小结的拓展,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明白世界上最美的是人类美好的心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穷困和悲惨。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
3、在感悟桑娜美好心灵的同时,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情感受到感染。
本班大多数孩子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进行评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进一步领悟主人公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什么东西最美?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三、复习旧知、说说课文大意
四、品读课文、学文悟穷
1、同学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可全文除了课题,没有一个穷字,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穷人的“穷”?你又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穷人的“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让学生读出描写穷人的句子,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穷人生活的贫穷?
找出重点句段、体会桑娜的善良
同学们,难道穷人就只有“穷”吗?
2、文中重点刻画的穷人是谁?
(1)请用两个词来刻画桑娜的性格特点?(勤劳、善良)
画出描写桑娜勤劳的句子
(2) 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桑娜的勤劳?(环境)
(3)那么桑娜的善良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4)哪个自然段写了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
(5)本段中的那句话最能体现桑娜的善良?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6)“这样做”是怎样做?
(7)为什么桑娜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8)同学们,是什么让桑娜非这样做不可?
(是良心的驱使,是善良的本性,是桑娜那颗如金子般美好的心灵)
同学们,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面对自己穿不暖吃不饱的五个孩子,想到生死未卜的丈夫,她动摇了吗?后悔了吗?让我们继续学习第9自然段。
指名读
3、本段中的五个省略号告诉了我们什么?
(1)桑娜的内心是怎样忐忑不安的?
此时的桑娜还是那个把家收拾的整洁、舒适的桑娜吗?此时的桑娜已经变成了一个(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善良女性。
(2)同学们,桑娜的这一美好品质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的?(心理描写)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渔夫的善良
1、同学们,课文除了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还用到了什么描写?(对话描写)
分角色模拟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体会到什么呢?
(渔夫善良的心灵)
24自然中的哪个字告诉我们渔夫也有一颗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六、拓展小结
同学们,如果此时此刻老师再问你们:在你的心目中,什么东西最美?你们又会怎样回答?
(人类美好的心灵)
板书设计:
9、穷人
列夫·托尔斯泰 桑娜(勤劳)(善良) 环境
(俄国 )
心理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