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一、复习导入
嘎羧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主要做了哪些事?相机板书: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挖掘墓坑
三、 品读感悟,重披象鞍体会情感
1.噶羧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重披象鞍是其中之一。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噶羧见到象鞍前后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噶羧心情的变化。
2、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3、噶羧在见到象鞍前后,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
引导学生抓住“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4、那件象鞍上到底有什么,能让噶羧如此激动?它可能会想起了什么?
四、合作研读学习战象“重回战场”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1、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情感句子,用——画下来,
用“—”标出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写在旁边。
2、学生自读体会,划记词句,做批注。
3、讨论交流。
重点品读以下语句:
“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他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欧──欧──”的吼叫里,嘎羧在呼唤什么?
五、品读“庄严归去”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的地方,用尽自己全部的生命,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墓坑,让我们一起看看嘎羧最后的华丽谢幕。
2、同学们自读最后几个自然段,想想 嘎羧为什么要在百象冢挖掘墓坑,埋葬自己?
3.学生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品读:
(1)“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引导学生感受嘎羧挖坑的艰难。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沉”字的深层含义,体会嘎羧奋力挖掘墓坑的内心,感悟它的英雄形象
4、26年前,它曾经和战友们在这里浴血搏杀,26年后,它仍旧要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嘎羧 “凝望”天空,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它内心的想法,并进行写话训练。
六、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
2、总结: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啊!
3、本文作者是沈石溪,他擅长写动物小说,写的动物主要是云南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动物。他的动物小说,有助于同学们增长见识,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课余,大家可以看看他的其他作品,如《狼王梦》《再被狐狸骗一次》等等。
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近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凭吊战场辛酸泪。
自掘坟墓付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