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0*创造宣言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统编本/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20*创造宣言

  • 格式:  DOC
  • 大小:  137K    4页
  • 时间:  2020-09

语文九上部编版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教案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20、创造宣言
陶行知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  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来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
1.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写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你先来思考一下,首先确立题目,再到你所选用的材料,你的观点……  二、分析文章题目,了解全文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那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样一种文体,他演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三、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四、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  明确: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明确: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2.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让学生体会抓住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  (1)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1段)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5段)我们的人类最值得崇拜的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事物。  第三部分(6~12段)作者驳斥了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13~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根据每段开头的句子来划分以上层次。  (2)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明确: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3.“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材。  4.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5.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快速看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你觉得东山樵夫可爱吗?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这个故事说明什么?  明确:他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旨在提高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并在交流讨论中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精神。)  6.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  明确: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五、品味文章语言,总结写作特色
品味语言——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排比句。
   总结: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国际歌》。
   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3)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总结: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来源:学#科#网Z#X#X#K]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总结: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总结: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来源:学科网ZXXK]
(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
  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 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出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总结: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品味语言——比喻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来源:Z.xx.k.Com]
 总结: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写作特色
其一,运用例证法,逐一反驳。作者运用大量古今中外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事例,反驳种种错误观点。人是创造活动的主宰,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也就最具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本文引例丰富,例证生动、感人,极具教育性。
其二,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文中的系列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
其三,反驳之后,水到渠成地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人人能创造。使文章论证全面,观点鲜明,结论真实可信,极具感召力。
结束语:
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