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精品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教学设计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18、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4、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勾联学习和生活实际,培养怀疑精神和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了解议论文相关知识:
1.议论文的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
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②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③论证(如何进行证明)
三、解题:
“怀疑与学问”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议论,阐明了“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明确:第1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段:“学则须疑。”——张载 第3段: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
随便便就信了。第5段: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怀疑,辨别是非。第6段: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
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用“因为……,所以……,可见……。其实怀疑不仅是……,也是……。因此……。”这种句式把这六句话连缀成文,句子的顺序可以打乱。
明确: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所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可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其实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因此,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3.文中哪一个句子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看法?从而概括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神。
4.依据课文内容,说说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怀疑与学问有着怎样的关系?
明确:做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这些根据不能亲自看到,只能靠传说,而传说的东西不能轻信,必须有怀疑精神。
关系: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5.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明确: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是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结构:承上启下;
内容:前半句归纳第3——5段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第6段的论点。
6.这两个分论点可以互换位置吗?
明确:不可以,“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分别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五、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的精 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相信。
第二层(5):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结构,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这节课我们来分析文中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以及语言特色。
二、再读课文,理解分析:
1.作者是怎样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本文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
作用:既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2.论据的类型: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谚语、名言警句、原理、定理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3.试找出第3——5段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
①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②听说“腐草为萤”。
(2)道理论据:
①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4.说说这些论据在文中的作用,并借此规范论据作用的答题格式: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观点的作用,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5.论证的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还有作者的说理分析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6.试找出第3——5段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①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②听说“腐草为萤”。
道理论证:①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对比论证:①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②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
7.说说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借此规范各种论证方法作用的答题格式:
①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全面地证明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8.按照以上方法,先把第六段划分层次,再分析所用的论据及作用和论证方法及作用。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本文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朗读体会,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学生交流所批注的句子
3.示例:
①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分析:“怀疑”,“思索”,“辨别”这三个步骤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先对事物产生怀疑,再进一步思索疑点,辨明正确与错误。
②一切学问家,不但对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分析:“一切”强调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的句式,准确恰当,便于语意的表达;“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了学问家如何把“新学说”“建设”起来。四个“常常”的重复使用,突出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③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分析:“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两者准确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一句精当地总结了上面的论述。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用自己生活积累中的实际例子和阅读积累中的有关事例来体验和认识怀疑精神的重要作用。
2.示例:
①哥白尼对毕达哥拉斯和托勒密两位前人的研究成果不盲从,而是根据自己的观测结果加以分析,发表了《天体运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②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理论产生怀疑,因而得出自由落体定律。
3.是不是对于一切的学问都要怀疑呢?
4.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总结:
本文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层层深入,精辟充分。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事理分析得透彻周密。文章引用名人名言、列举事例进行论证,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教学反思